文化之花绚丽绽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60年发展之文化篇马晓娥 本报记者 王耀文
农家书屋全覆盖,精神食粮送到家。广播电视户户通,‘飞\’入寻常百姓家。张川花儿漫四方,特色文化惠万家。舞蹈史诗关山月,团结共建和谐家。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不断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事业呈现出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景象。
文化广播影视事业健康发展。开通有线电视用户2万户,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6000户;累计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6500余场(次),新建农村中央台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2座;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边远山区的农牧民群众能够收看到50多套节目。
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投资750万元建成县民族博物馆;投资100多万元修建民族艺术剧院;投资677万元建成农家书屋271户,配送书籍43万册;投资300万建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配送195万元的设备;完成了254个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项目,下配了68万元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投资5503万元,开工建设张家川县广播电视电影中心。
文艺创作与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多年来,张家川县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入15乡镇为群众送去文化大餐;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关山月》先后五次上演,成为宣传和提升张家川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片”;成功举办了三届“张家川县少儿艺术节”和首届关山“花儿”会暨清真食品节等各类文化活动,多角度展示了张家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免费开放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全县书刊流通2.51万(次)、书刊借阅2.74万册/次、电子阅览1.35万人/次,博物馆接待各类参观者近2万人/次,平均周接待人数为300人。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马家塬战国墓地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市级传承人4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6项,县级传承人92人。全县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2处,共有馆藏文物一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17件组,二级文物60件组,三级文物164件组。
旅游产业规模突飞猛进。始终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理念,把旅游产业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县共有AA级旅游景区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旅行社2家、旅游星级饭店2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3家、星级农家乐21家。从2007年开始全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解决就业768人(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漆艳】7月30日,市政协副主席杨发元深入到“双联”行动联系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平安乡水泉村,看望受灾群众,了解灾情。据了解,在这次洪水灾害中,水泉村2506亩农作物、65户290...
张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