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成为张家川农民增收第一产业
□特约记者惠文辉通讯员惠健
【本报讯】从盲目输出到有组织输出、从政府引导到农民的自发行为、从体力型转移到技能型转移、从家门口打工到外出打工、从单纯的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到城乡劳动力共同转移,劳务输出已成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回汉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产业。2011年全县共输转农村劳动力6.51万人,创劳务收入5.99亿元。
近年来,张家川县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转作为振兴民族经济,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短、平、快项目,以加强培训为重点,以劳务协作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品牌培育为抓手,通过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完善各项服务设施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力打造劳务经济品牌,千方百计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在全县15个乡镇设立了劳务工作站,并在张川、龙山、恭门、马关等剩余劳动力较多的4个乡镇建立了劳务联络站。县乡劳务部门通过信息联络、实地考察、捎话带信等形式,已在北京、浙江、天津、陕西、山西、广东、新疆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劳务基地28处,去年又在新疆石河子方便面厂、华龙日清清真食品宝鸡有限公司等地新建劳务基地9处,并与西安“康师傅”方便面厂,新疆天山毛纺织厂等10余家省、市和中外合资企业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劳务关系。
为了增强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张家川县还紧密结合劳务市场需求,不断加强劳务队伍的管理,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在张家川县委党校、张家川县职业中学先后建立了张家川县清真烹饪师、张家川县伊民电焊工等培训基地,在组织输出前对务工人员集中进行劳务技能免费培训,聘请兰州民族职业学校教师和获得资格认证的专业拉面师,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仅2011年,全县就培训张家川伊香拉面师200余名,伊民电焊师100余名,农机驾驶员251名,农民技工5600名,建筑工649名,技能鉴定656名。这些学员毕业后,全部在兰州、北京、武汉、银川等大中城市就业,月薪均在2000元以上。
在抓好输出前对务工人员进行劳务技能免费培训的同时,该县还结合劳务市场需求和民族地区实际,在劳务实践中采取以师带徒等方式,全面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使大部分务工人员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技术、有特长、会技能的“乡土人才”,实现了由“体能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的转变,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从而使全县的劳务输出步入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新闻推荐
联村联户连民心为民富民解民忧 ——全市组织收看甘肃省动员大会
【本报讯】2月20日上午9时,秦州区四大组织在家领导和区委各部门、区直各单位负责人,玉泉镇全体干部一起在区委礼堂收看了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现场直播。在收看了全省“...
张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张家川,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