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37年的坚守

甘肃农民报 2021-09-11 00:47 大字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郭彦英

三尺讲台,方寸之间。有一群人,用匠心守望初心。

行源于心,力生于志。有一群人,甘为桥梁写春秋!

秋季开学,大山深处,一所没了昔日琅琅读书声的学校,五星红旗准时升空随风飘扬!

37年来,武山县桦林镇朱湾村教学点乡村教师赵元顺坚守的决心一直未动摇。无论是当初全校200多名学生,还是现在只剩下1名学生,他37年如一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37年来,赵元顺从当初风华正茂的小伙,到如今孩子们眼中头发花白的“赵爷爷”,变了的是他的容颜,不变的是他对山里孩子的爱和对乡村教育的执着与追求。

9月6日,星期一,记者前往该教学点采访,教室里却空无一人,校门口两边立着两块疫情防控的温馨提示牌,校园内干净整洁,寂静无声。园子里的西红柿已着红色,挂在藤蔓上成长。校长赵元顺已早早的来到学校,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伴着手机里嘹亮的《国歌》声,他独自将国旗升起。赵校长说,校园里的这些西红柿是他给学生的“水果”,每当孩子吃着“水果”玩耍时,他的心里也甜甜地。

“此前全校有3名学生,今秋开学后,本该4年级升5年级的两名女生转学了,剩下1名3年级的因特殊情况请假了。”说起这些,赵元顺的眼眶有些湿润,眼神中透着孤独与无奈。

学校里没了学生,但是教室里的课桌、图书、体育教学用具和娱乐玩具摆放得整整齐齐,被擦拭得一尘不染。所不同的是,教室里已无活力。

“哪怕目前只剩下的惟一一名学生还在请病假,只要她还是我的学生,我就不会丢下她,也会一如继往地备课,该开的课程一个都不落,竭尽所能给予她爱的陪伴。”赵元顺笑着说。

1984年9月,时年22岁的赵元顺成为桦林镇包门小学一名代课教师。那时候小学都是5年制,赵元顺刚开始几年一直担任5年级“包班”。所谓“包班”,就是老师必须是全能型人才,一名教师承担语文、数学、音、体、美教学任务,一天最少上6节课,而那时包门小学全校1至5年级共有约180名学生,他带的班统考成绩名列前茅。

1987年,赵元顺被调到距离包门小学10多公里外的朱湾小学,一呆就是33年。1997年9月至2007年7月,他担任朱湾小学校长,在这期间,朱湾村附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小学学生最多时有250多名。

2007年至2016年,他不再担任校长,但该上的课一节不落,等到2016年至今,他再次担任该校校长时,学校只剩下7名同学。

明年5月,年满60岁的赵元顺就要退休了。看着眼前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难免有些不舍、有些牵挂。

“这些年间,教过的村里娃考上大学的很多,有的还读了研,看着自己的学生都有出息,我打心眼里高兴。”赵元顺说。扎根乡村教师岗位上37年来,他坚守自己的初心,用执着与热忱,书写了一位乡村教师的人生乐章。

新闻推荐

武山县税务局: “互联网+税务”提升办税服务质量

本报武山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李鹏辉)武山县税务局以税收惠民办实事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线上线下融合、...

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