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浆源的“酸菜江湖”

甘肃经济日报 2020-11-17 00:52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成侠

酸菜的江湖够大,省内省外都有大批嗜食酸菜的拥趸。具体到酸菜酿制,个中门派林立,强手自然不少。

放眼望去,南有巴蜀派,为多年正统武林盟主;西有云贵派,兼取各派之长,能把各种味道统一在酸味基调上;东有江浙派,更是借力打力,把巴蜀派的招数拿来为己所用,将那份酸爽发挥到了极致;而北边,则是甘肃省的秦陇派,乍一看,高手遍布民间,家家一口酸菜缸,能把一段平常日子演绎出百般花样。

纵观酸菜江湖,入行门槛不高,其中并无独门秘籍心诀,只要手巧心细,无论什么菜都能做出一缸上好的酸菜。但传统上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其结果就是各家口味差别极大,由此也使得酸菜这一行难以出现江湖霸主,形成一统天下的格局。

对食酸菜者而言,酸菜有没有营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吃出小时候的口味。一碗浆水酸菜,就是一种情怀或乡愁,有时痛饮一气,胸中块垒不浇自化。

秦陇派酸菜,以天水一带为正脉,一般用煮熟的蔬菜发酵而成。天水人视兰州人的酸菜为“泡菜”,多少有些门户之见,而兰州却是浆水消费版图上的最北边界,再往西走,河西人就完全没有吃浆水的概念了。

天水人吃酸菜,有许多讲究,一般是先在锅里热上油,倒入野葱花、花椒粒、干辣椒碎炝锅,再加入酸菜和浆水烧开。此时浆水吱吱作响,热气蒸腾上来,葱香扑鼻,佐餐时如再有一小碟咸韭菜加入,那无疑是人间至味。

就是这种看似日常、难登大雅之堂的食品,似乎只能在家庭作坊中出现,但却被一个武山人做成了产业,做出了花样,提升了品位,成为秦陇派酸菜的代表和颜值担当。

这个人叫王斌,是武山企业家。去年,他瞅准商机,在武山县工业园区投了1000多万元,成立了陇浆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生产酸菜浆水。六十多个人的厂子,全封闭生产环境,卫生有了保障,当年产值就达到900多万元,辐射带动当地2300多名农民增收,成了武山县为数不多的环境友好型企业。

王斌是一个爱琢磨的人。他在选择酸菜原料的过程中,除了加入传统的野菜如苦苦菜、灰苕、苜蓿等之外,还首创将蒲公英加入其中,酿成了风味独特、具有清热降火作用的陇浆源牌“浆福”系列酸菜和“浆V”系列浆水饮料。创新浆水食用概念,把原先只能在餐桌上出现的浆水进行瓶装,成为便于携带饮用的一款植物性乳酸饮料。

同时,还针对人们的消费需求,陇浆源创造性地将酸菜做成了本味、麻辣味等风味的小包装,开袋即食,夹馍速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酸菜消费习惯,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边际效益。

(转6版)

新闻推荐

走进天水看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武山:工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助推器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双胜缑玉明日前在重庆举行的首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活动中,代表甘肃省的参赛项目之一“陇...

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