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豆角:脱贫致富“金豆子”

天水日报 2018-09-03 14:23 大字

□本报记者杨璟何郁

沿武山东梁蜿蜒而上,山梁两边一排排、一行行翠绿细长的豆角挂满了支架,放眼望去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每年七八月,一到豆角采摘季节,成片的架豆田就成了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看着漫山遍野的豆角田,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快脱贫攻坚进程,武山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富民产业,连续两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在全县适宜地区大力扶持贫困群众种植豆角、中药材,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豆角已发展成为武山种植区域最广、面积最大的高原夏菜,也是群众增收最快的富民产业。

温泉镇斜坡村村民王永军种植豆角已有五六个年头了,谈起这几年种豆角的“历史”,他感触颇深:“我以前种洋葱,收益不行。后来政府宣传、鼓励我们种植豆角,还免费为我们提供地膜、种子等农资和农具,及时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联系收购客商,‘一条龙\’服务彻底消除了我们的顾虑,让我们种植积极性高涨。我今年种了两亩,估计能卖个3万元左右,这还得好好感谢政府呢。”

75岁的斜坡村村民王吉换正和老伴、儿子在地里采摘豆角。他家今年种植了6亩豆角,其中正茬4亩,复种2亩。“今年雨水多,豆角产量大,而且价钱也好,是一个丰收年。”他高兴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为武山豆角质量好,很受欢迎,吸引了许多外地客商前来收购。豆角收购高峰期,每天从武山县发出的豆角大概有500多吨,销往北京、上海、太原、沈阳、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银川、成都等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武山县蔬菜事业管理局局长李永康向记者介绍,豆角种植“见效快,效益好”,豆角种植时间70~80日,亩产4000~5000斤左右,市场收购价3元左右,亩产值12000-15000元,豆角种植产业完全符合“短、小、平、快”的农业模式。目前,武山县15个乡镇完成正茬豆角种植3.6万亩,复种豆角种植完成1.4万亩。预计全年豆角产量将达到10万吨,产值达2.5亿元,有力地推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经过多年的发展,豆角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武山县脱贫攻坚的主力军,被亲切地称作脱贫致富的“金豆子”。

新闻推荐

天水市再次暗访全域无垃圾治理情况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旺旺马放】8月5日至11日,市全域无垃圾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暗访组来到两区五县部分乡镇、村庄、主...

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