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灾中的那一抹亮色 ——记武山县公安消防中队四班班长贺磊

天水晚报 2018-07-13 10:14 大字

7月前后,天水市出现强降雨天气,各个县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强降雨给武山县造成的灾害最为严重,15个乡镇23379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690余万元。

灾情发生后,武山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省市两级政府也在第一时间派出了救援工作组将救援物资送往灾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险救灾战就此展开……

干部、村民们一起众志成城、抢险救灾,当然这里面还有我们最可爱的人--消防战士,哪里最危险,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百姓的心就会多一分踏实。

贺磊就是抗洪救灾消防战士中表现突出的一员。

现年24岁的贺磊今年6月才到武山县公安消防中队,之前一直在天水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服役。

6月27日的抗洪救灾经历,让贺磊记忆犹新。

“马力镇南阳村的堤坝被水冲垮,上游一户人家有危险。”接到警情后,贺磊二话没说就和战友们整装出发奔赴救灾一线。

到达现场后,贺磊看到村民们已经在用沙袋、土块等围堵堤坝,他和战士们立即投入到救灾队伍里面。

由于防汛情势紧迫,一到堤坝他们就开始了搬运沙袋的工作。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由于出发的急,贺磊连早点都没吃,水也没有顾上喝一口。贺磊咬牙坚持,直到河堤围堵结束的那一刻,才停下了下来,精疲力竭地瘫倒在沙袋旁。

在这次抗洪救灾中,贺磊的身影不停地往返于沙土装填点和河堤之间,无数个来回。五六十斤的沙袋虽不是很重,但长达几个小时的搬运,足以累倒任何硬汉。

渐渐的,贺磊体力出现透支,双腿开始沉重起来。村民们都劝他和战友们休息一下,可贺磊却说:“我不累,还能多干一会。”

由于水流湍急,光用沙袋、土块等围堵堤坝已经显得不够,贺磊和战士们想办法砍倒大树,用钢筋捆绑固定起来,放在堤坝边上起到了很好的阻挡加固作用。

就这样,从早上出发,到下午将堤坝加固好,将上游人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不停歇地干了10个小时。

抢险救援服的外衣密不透气,汗水把衣服全部浸湿粘在身上很难受,而更难受的是粗糙的沙袋和砂石的棱角磨破了肩膀和后腰,虽疼痛难忍,可贺磊却没有一丝的痛苦表情流露于外。

救灾返回途中,战友们问贺班长是否撑得住?贺磊说:“作为一名军人,不能让老百姓小瞧了咱。和平年代里,军人依然是最能吃苦、最能战斗的钢铁之师!”

由于雨一直下,灾情不断传来,贺磊和战士们辗转各个灾区现场。在去四门镇的救援中,他们冒雨作战,在灾情的最前沿。

雨水顺着脖子往下淌,靴子里灌满了泥汤,在又湿又滑的地上摔倒是常事,满脸满身的泥浆,但是没有一个人休息。疏通道路、围堵加固堤坝、疏散受灾群众、抽水,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武山县公安消防中队的康队长告诉记者,贺磊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消防队员了,参加了很多重特大的抢险救援活动。2016年的甘南迭部森林火灾,贺磊就被派去跨地区参与救援。

康队长说,前不久,武山滩歌镇发生一起火灾,是一个综合建筑,二楼起火。他带队和贺磊他们到达现场后,战士们要去找出火点灭火,贺磊经验丰富,首先带着大家找出火场里的煤气罐进行冷却,避免了更大火情隐患,才去灭火,这让大家都很佩服。

“在平时,贺磊是一个踏实认真干工作的人,不爱表现自己,有警情了,都是冲在前头,吃苦耐劳,在战士中口碑很好。在抗洪救灾中的表现,就是平时工作中的表现。”

贺磊为人很朴实,也不善于言辞,采访时贺磊说,他真的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这就是自己的工作和职责,他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情;而且作为班长,他应该带头,给战士们起到好的示范作用。他说,自己只是众多消防官兵中的普通一员,还有很多为了百姓安危将个人得失抛诸脑后的“英雄”,值得大家点赞。

贺磊告诉记者,消防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职业,也是和平年代死亡率最高的职业,更是他眼中伟大的职业。老百姓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为大家消灾解困。他喜欢自己的职业,因为被需要,所以很自豪,很骄傲。

新闻推荐

天水严阵以待防大汛

清水县牛头河防御措施得当,虽然连降大雨,但河水平缓,安全稳固。本报记者丁晓刚摄本报记者丁晓刚在省市两级政府的部署...

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