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焦点】让传统农业插上腾飞翅膀
本报记者陈泳
位于渭河上游的武山县,被誉为“中国韭菜之乡”,是国家级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县、全国绿色蔬菜示范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
近年来,武山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思路,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推进计划,着力培育壮大蔬菜、畜牧、林果等多元富民产业,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为加快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蔬菜产业增效提速
蔬菜产业是武山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全县按照“抓点、扩面、提质、增效”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
洛门镇孟庄村有着30多年种植蔬菜的历史,全村320户人里,有250户是蔬菜专业种植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大田里种菜,到后来投入第一代竹架蔬菜大棚,再到这几年的钢架大棚,我们村的蔬菜种植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望着数百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钢架大棚,村支书谢广平感慨地说。
众所周知,大棚种植蔬菜,具有产量高、见效快、延长蔬菜市场供应周期等特点。孟庄村的蔬菜种植户们,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利用简单的竹条、木条和棚膜建造竹架大棚。
谢广平说:“竹架大棚又低又矮,人在里面直不起腰,都是半跪半爬地进行田间管理,非常辛苦。”即便如此,大棚种植还是给当地农民带来了较高的收入,洛门镇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批发市场。
近几年,随着农业成本逐渐增高,竹架大棚每年需要更换竹条、木条,费时又费力,蔬菜种植的收益开始“不明显”了。这时,许多像孟庄一样的蔬菜种植村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武山县有效提升蔬菜种植科技含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设施蔬菜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推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间作套种和复种蔬菜“六大模式”,建成了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园、城关清池等7个农业部设施蔬菜标准园,洛门南河等6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核心示范区。
在孟庄村,县里投入专项资金帮村民建起钢架大棚330座。同时,新修产业路,衬砌灌渠,结合农网增容改造,提高生产用电供给能力,全方位保障蔬菜产业发展。孟庄村也成为全县11个蔬菜科技发展示范点之一。
村民康继宗是孟庄村的蔬菜中介,常年在全国跑市场,深知产业提质增效的好处。他说:“现在这种钢架棚,防风抗雪还透气,温度比以前的竹架棚高6摄氏度以上,小农机可以直接进棚作业,蔬菜的品质和产量自然就提高了。”
目前,武山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9万亩,总产量122万吨,产值22.5亿元,蔬菜产业发展呈现出面积稳步扩大、质量逐步提升、销售渠道通畅、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的发展格局。
林果产业初露锋芒
武山县水帘洞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有水帘洞,还应该有一座“花果山”。现在,武山县与陕西海升公司合作,在离景区不远的洛门镇牟坪村,建设了一座现代农业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区,让这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6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示范园区,只见上千亩矮化密植的苹果树都配备了拆卸方便、结实耐用的防雹网,远远望去,整个园区仿佛一片白色的海洋。
据一位园区技术员介绍,在这座总投资2400万元的示范园里,引进的是欧美国家先进的矮化脱毒苹果品种,采取立架栽培、水肥一体化、农机农艺融合等新型栽培模式。果园省水,省肥,省地,省力,而且果品品质优、商品率高、效益高。栽植后可实现当年开花,次年结果,三年丰产,盛果期平均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
园区紧密结合***精准脱贫工作,采取公司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措施,使农户通过园内务工、收益分红等途径与公司共享发展红利。
村民李玉田家里有8口人,平时种植的小麦、油菜只够全家的口粮,外出务工虽然能挣到钱,但却顾不了家。2015年,李玉田将家里的2.8亩地流转给示范园,每亩一年的流转费用达到800元。
“土地流转了,我又在园区打工,现在,掌握了果园管理技术后,成了长期工,1个月能挣3000多元。”打工顾家两不误,让李玉田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
村民宋书成是园区的农机手,每月也能挣3000多元。他说:“没想到在科技的支持下,我们这山台地也能种苹果了。我家流转了近8亩地,打工收入加流转费用,1年能收入4万多元呢。”
眼下,武山县正力争将园区打造成省内领先的高标准苹果示范园,示范引领和带动果品产业向标准化、现代化发展,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精准脱贫增添动力。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武山县年平均气温10℃左右,降水量500毫升左右,为发展中药材种植、畜牧等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武山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提升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今年,县财政列入专项奖补资金1000万元,重点扶持贫困片带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豆角、中药材等见效快的富民产业。并对全县所有种植豆角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集中连片豆角种植区的非贫困户,贫困片带辐射带动作用大、相对集中连片区域(1000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户,进行差异化补贴。
同时,全县精心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建成一批当归、柴胡、金银花等中药材集中连片种植示范点,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今年,武山县还大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建设和完善畜牧全产业链,进一步促进了畜牧产业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发展。上半年,共争取到适度规模养猪项目资金100万元、富民产业培育扶持资金433.5万元、畜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资金10万元,共计543.5万元。创造了畜牧业扶持资金的历史新高,为贫困户发展畜牧养殖脱贫致富提供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武山县的休闲渔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县有关部门积极引进常规鱼35万尾,分别投放于城关马力、榆盘和鸳鸯等乡镇养殖场,同时引进冷水鱼各种规格鱼苗40万尾投放于龙台、四门等冷水鱼养殖基地进行试验示范。武山县久平鲟鱼养殖有限公司,今年创建起了省级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投资50万元,引进鲟鱼、鲑鳟鱼良种2万尾。
今年,武山县成功举办了“甘肃武山2017渭河·金麟杯休闲垂钓大赛”暨“发展山沟休闲渔业·助力山区精准脱贫”活动,使休闲渔业这项新生产业迅速成为全县农业产业的一大亮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欣桐】6月13日至15日,人民银行和农业部党校干部进修班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来天水市就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实地调研。副市长程伟东一同调研。连日来,调研组一行先后...
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