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戒毒所里的故事

天水日报 2015-05-24 08:21 大字

为止痛糊涂染毒瘾

“探望归来心受伤,静儿为何入邪行?莫非教子方法错,还是溺爱育荒唐?玩世不恭昏混日,是非不辨度时光。若能借此定思痛,戏弄人生啥下场。”

“儿呀,你已经不再年轻了,家中贤妻孝子,盼你安康归来,给他们一个幸福快乐的家。我已风烛残年,只有一个希望,儿孙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写下这泣血般文字的人是一位70多岁的老母亲,这是她写给正在天水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受戒毒的儿子李林的一封信。

文质彬彬的李林和我们印象中吸毒人员的形象截然不同。“进戒毒所后,年迈的老母亲拖着病体曾看过我两次,每次都不和我说话,眼里含着泪花,只是默默地看着我,然后恋恋不舍地离去。母亲那含泪的眼睛,就像千万只针一样戳着我,令我后悔不已。”说起母亲,48岁的李林眼泪溢出了眼眶。

李林曾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然而2013年11月那场不幸的车祸却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车祸中,李林受了伤,躺在病床上全身疼痛难忍,一个前来探病的朋友拿出一点白粉让他吸两口,说这东西会减轻痛苦。

“当时疼得实在受不了,听说能减轻痛苦,根本没考虑就吸了。人一下子就迷糊了,真的也减轻了疼痛。那以后,只要觉着身上疼,我就让朋友带白粉来吸。”李林说。

两个多月后,身体上的伤痊愈出院时,李林的整个身心却在毒品里越陷越深。随后一年半时间里,他瞒着家人把车祸的赔偿金全部用于吸食毒品。“只要有钱,就想找那东西吸两口,好好的家就这样被毁了。”李林说,自己70岁的老母亲当了一辈子教师,看到曾经令她引以为傲的儿子成了“瘾君子”,伤透了心。他也曾凭借自己的毅力戒过毒瘾一段时间,但没过多久还是禁不住“白色诱惑”又复吸了。今年元月,正躲在房间里吸毒的李林被公安民警抓获。

“到戒毒所以后,我是夜不能寐,一想起母亲就深深自责,真不该走上这条路。”李林悔恨地说。

“超市老板”三年吸光30万

“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戒掉毒瘾,但仅仅44天后又回到这里,真是愧对妻子和女儿。”坐在戒毒所管教办公室的沙发上,安平低埋着头懊悔地说。

安平曾经营一家超市,肯吃苦、爱动脑的他将生意做得小有规模,事业有成的他一直是邻里羡慕的对象。2010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平接触到了海洛因,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吸了后来使他的人生之路走向毁灭的第一口。

从那以后,安平渐渐对除了吸毒之外的任何事情都没了兴趣。三年多时间里,他吸毒吸掉了30多万元,这是前半生积累的家里的全部积蓄。超市生意一落千丈,不得不转手他人。2014年1月,在一次吸毒时安平被警方抓获。

初到戒毒所,在毒瘾的折磨下,安平彻夜无眠,四肢痉挛,呕吐不止,身体里仿佛爬满了蚂蚁,痛痒难耐。“当时想到的不是借此彻底告别毒品,而是出去后一定要美美地打上一针。”

半个月之后,随着身体毒瘾的戒断,渐渐冷静下来的他又怀念起最初创业时每天骑几个小时自行车跑业务的情景。

“是毒品让自己丢掉了金钱、事业、亲情、友情,还有原本健壮的身体。一定要戒掉毒瘾,出去以后再活出个人样。”安平暗下决心。一年之后,安平如愿走出了戒毒所。

然而出去后,他感觉生活一切都变了:孩子马上要考大学,全家人的生计全靠妻子一人打工的微薄收入。“我觉得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日子了。”心灰意冷的他连门都不敢出,成天待在家胡思乱想。

这时,以前的一个毒友找上门来,当着安平的面吸起毒来。“你也来一口吧!”毒友对安平说。“反正心情不好,就只吸一口。”没有反对,没有劝阻,安平又复吸了。44天后,安平再次回到了戒毒所。“不能怪别人,说明自己意志力不坚定,没有从心理彻底断掉毒瘾。”安平说,自己不想再提过去,他渴望新生,渴望重新开始。

“天之骄子”沦为“瘾君子”

21岁的谢天明是一名被称“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西安某大学学习计算机管理,后来却染上毒瘾,屡次戒毒却又复吸,去年10月,伤心欲绝的妈妈亲手将他送进了戒毒所。

帅气、阳光,正如他的名字一般。谢天明的家在陇南市成县,2012年的寒假,谢天明和几个中学同学聚会时,有朋友当着他的面吸毒,朋友招呼他一起吸,他拒绝了。“一次不上瘾,吸一口特别舒服,不信你试试。”朋友劝说着。

抵抗不住好奇心,谢天明抱着“就吸一口试一试”的态度吸了第一口海洛因。

“完全没有舒服的感觉,恶心、头晕,非常难受。晚上回家后躺在床上感觉轻飘飘的,心里想着再不吸了。可是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就不由自主地想要寻找那种感觉。”谢天明说,那个寒假他整天就和这些吸毒的朋友混在一起,一天不吸毒就浑身难受。

转眼假期结束了,回到学校的谢天明暗下决心好好学习,远离那些吸毒的朋友,靠自己的意志在学校把毒瘾戒了。然而现实并没他想象的这么简单。开学第一周,谢天明度日如年,身体、心理的双重折磨让他无心学习。他开始逃学,并找各种借口向父母要钱,每周偷偷地回到成县,购买毒品后再返回学校。眼看谢天明的花销越来越大,父母也从周围听到了一些传言,面对父母的质疑,他就是死不承认,直到2013年5月一次在朋友家里吸毒被警方抓获。

那次,谢天明被警方依法拘留了15天,出来的当天,他又和毒友们混在了一起。为了挽救陷入“白色陷阱”的儿子,妈妈为他办理了休学手续,并把他送到新疆的亲戚家。可一个月后,谢天明受不了诱惑,又跑了回来继续吸毒。

2014年10月,妈妈借口让谢天明陪她来天水看病,住进宾馆的第一天晚上,妈妈含泪拨打了110报警,将他送进了戒毒所。

“进来以后特别恨妈妈,可现在却特别思念家人,妈妈都是为了我好。”谢天明说,“吸毒让家人没面子,妈妈每次来看我的时候都流着泪,我想早点出去,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重新做人。”

吸毒让他愧对家人

第一次接触毒品时,王玉才刚满17岁。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业的他,结识了几个社会上的朋友,其中有几个吸毒的,偶尔在一起玩的时候碰上别人吸,他也就跟着吸一口。“当时觉得挺没意思的,吸完后身上非常难受,人总觉得累得很。”王玉说。

1992年,王玉进入武山县一家生产探矿机械的工厂工作,有了收入后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管束,和厂里几个吸毒人员越走越近,每个月的工资基本都用在购买毒品上。

十年时间里,王玉断断续续戒毒的次数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楚,还先后进过两次戒毒所。第二次从戒毒所出来时,已经30岁的他丢了工作,于是决定去外地打工,脱离以前的圈子,开始新的生活。此后,王玉努力工作,结婚生子安定了下来。

2013年春节期间,从外地回到武山老家探亲的王玉在街头偶遇一个曾经的毒友,一番推杯换盏后,禁不住怂恿,已经远离毒品九年的王玉又复吸了。

再次吸上毒品的王玉十分懒惰,不再出去打工,而且脾气变得很暴躁。不到一年时间,王玉就把打工九年积攒的10万元家底全吸光了。

“不能怪别人,都是成年人了,自己有判断,自己意志不坚定,怪自己。”第三次进了戒毒所的王玉有了更多的感悟。

“年轻时进来没什么感觉,这次进来一想到父母、妻子和女儿,我是真的感到心疼。”王玉的右手在胸口轻轻拍了拍说,在这次复吸之前,他也是个称职的丈夫、合格的父亲,可是现在,每到探视时间,看到妻子的微笑,听到安慰的话语,他就越发愧疚。

家人瞒着年幼的女儿说他去外地打工了。“电话里女儿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喉头哽咽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王玉说:“家人没有放弃我,我也不会放弃自己,所长说了,我的戒毒很成功,我希望能早一点出去和亲人们团聚。”

这是一个复杂的圈子:他们曾经从事不同的职业,误入歧途的过程也是各式各样。这里又只有一种味道:他们都在为曾经的失足品尝着痛苦,进行着忏悔。

日前,记者走进天水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与其中的几位戒毒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了解他们是怎样走上吸毒道路的,又将如何戒除毒瘾。在这里,每位戒毒人员的背后都有一段充满血泪的故事。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故事,也许能够警示大家:“一日吸毒终身戒毒。要想摆脱毒瘾,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碰第一次。”(文中戒毒人员均为化名)

新闻推荐

武山:让水帘洞祈福文化走向全国

记者何辉2015中国·武山水帘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文化旅游节是武山县“菜博会”之后的又一盛会。来自省、市相关领导,10多个兄弟县区领导,武山籍在外文化界知名人士,陕西武山同乡会...

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戒毒所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