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双联经验】一个贫困县推动发展的调查

甘肃日报 2014-07-02 18:10 大字

【双联经验】一个贫困县推动发展的调查

一个贫困县推动发展的调查

本报记者 杨世智

两当,是陇南市人口最少的县,全县只有5万人,同时也是陇南最为贫困的县之一,农民经济收入主要靠传统农业。如何让两当县群众脱贫致富,一直是各级党委与政府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以来,这一问题又摆在了省人民检察院等5个省直联系单位和当地政府面前。

6月12日,作为两当县双联工作省直联系组长单位负责人的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带领工作组和受邀而来的省交通厅、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等单位人员,第9次深入两当县调研双联工作并现场解决相关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捋理发展思路,探讨如何将两当存在的劣势变为发展优势。

帮扶的思路

在全省双联行动中,省人民检察院负责两当县杨店乡灵官村、夏庄村,站儿巷镇崖角村、站儿巷村、管江村,金洞乡田坝村、贺家村、五一村等3个乡镇8个村的双联工作。与以往单纯的扶贫工作相比,双联工作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如何抓好、抓实双联工作,双联工作的思路又是什么,这是联系单位面临的首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省人民检察院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总体部署以及“五年基本脱贫”“八年建成小康”目标要求,把促进扶贫攻坚作为联系单位的份内之事和职责所在,明确将“突出扶贫、主动担当”定为工作的目标。同时,由主要领导同志带队,一方面先后到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环县木钵镇高寨沟村进行实地观摩取经,学习借鉴当地双联行动先进经验做法,在对比、感受、反思中深化思想认识,谋划帮扶思路。另一方面,组织单位干部多次深入联系村户,听取村干部、群众代表、致富能手对双联行动的意见建议。双联工作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尽快实现小康。经过深入实地调研和现场观摩,省人民检察院提出了“五抓五硬”的双联行动工作思路,并以此作为双联行动与促进联系村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五抓”即:抓思路、抓产业、抓龙头、抓扶持、抓服务。抓思路,就是理清单位双联工作思路,帮助农民转变致富思路,让双联工作的思路更符合联系村实际。抓产业,就是依靠产业发展落实发展思路,将农民是否得到实惠作为检验双联工作成绩的唯一标准。抓龙头,就是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富民产业发展。抓扶持,即按照定下的发展思路,进行项目、资金、技术、信息、销路等方面的扶持。抓服务,就是向联系村群众提供生产技术、劳动技能等培育服务和致富信息以及帮困服务,焕发出农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硬”即“硬”任务、“硬”措施、“硬”成绩、“硬”考核、“硬”考核。“硬”任务,就是把双联工作当成“硬”任务。“硬”措施,就是深入调研,摸清县情、乡情、村情,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硬”成绩,就是检验双联工作的成效不能仅停留在村容村貌的变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惠民政策的落实上,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硬”考核,就是对照全面小康6大类23项指标,紧盯5年脱贫、8年小康的节点要求,制定硬性考核指标。“硬”奖惩,就是将把双联工作考核和省人民检察院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和干部提拔使用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奖惩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发展的思路

两当境内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3%,扶持农民群众发展绿色多元富民产业成为了省人民检察院开展双联工作的一个思路。

为了让这一帮持思路跟农民的致富思路“碰”在一起,省人民检察院深入联系点,和联系农户一起算“发展账”:种玉米一亩地,一年收入800元。如果培育一亩白皮松苗30万株,一株成本仅一角钱,而培育两年后一株就可以卖到1元钱,两年3万元就变成了30万元。最后达成了共识:如今要致富,就必须尽快转思路。

各村情况不同,发展的思路怎么转?培育特色产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于是,在不同的村,便出现了“要想致富快,种粮改种树”“要想致富快,种粮改香菇”等不同的宣传标语,引导农户发展符合两当实际、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利润可观的不同特色产业。2013年,灵官村白皮松育苗由原来的4.5亩扩大到200亩;崖角村红豆杉育苗由原来的60万株扩大到120万株;田坝村新建烤烟育苗大棚16座,可供1500亩烤烟种植;五一村发展蔬菜大棚100座;管江村发展猪苓种植8000窝,户均达到200窝……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省人民检察院还坚持通过扶持产业大户,让一家一户经济支柱“聚集”起来形成村级支柱产业。其中,通过帮助8个联系村都确定了主导产业,并进行了土地资源整合,成立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1个;通过扶持大户实现扶贫资金滚动增值,放大了扶贫效益,增强了农户的“造血”功能。

与此同时,省人民检察院还一方面积极引进企业扶持农民发展,另一方面筹措资金和人员支持农民发展。2012年,省人民检察院就联系陕西省宁陕县黄波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两当县建立了覆盖全县8个乡镇的菌类产业链,产值已达5000余万元,实现了基地生产、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多赢格局。今年,省人民检察院又筹措了1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联系村的富民产业。如今,灵官村的白皮松育苗、崖角村的红豆杉育苗和生猪养殖、田坝村的烤烟育苗和农家乐、五一村的蔬菜种植和商贸服务、管江村的猪苓种植、站儿巷村的袋料香菇、夏庄村和贺家村的林下中药材、黑木耳种植,都已初具规模并逐渐成为村级主导产业。8个联系村2012年人均纯收入,较前一年最高增长38%;2013年各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又增长30%以上。

新闻推荐

武山:真帮实联筑就幸福路

武山:真帮实联筑就幸福路建设中的新武山。本报通讯员何辉本报记者牛彦君武山县有贫困人口5.68万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劳务输出和蔬菜种植。双联行动中,省市县乡四级单位共联系武山县15个乡镇344...

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