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田园飘香农宅新 ——武山县车岸村新农村建设见闻本报记者 洪野 见习记者 黄虹

天水日报 2013-09-13 08:33 大字

车岸新村是武山县继车川、周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第三个示范村。初秋的车岸村,农家气息显得格外浓厚,鲜嫩的架豆和包菜抖擞着精神,与郁郁葱葱的韭菜一起环绕着一座座白墙青瓦、鳞次栉比的二层别墅式新农宅。目前车岸共建新农宅16套,每套建筑面积130.7平方米,设计有前后院,前院是40平方米的花园,后院配套卫生间、沼气池、车棚等。

位于渭水河畔的车岸村,依托有利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在加大劳务输出的同时积极发展蔬菜产业,拓宽村民的收入。“现在吃饭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发展”,接受采访的村干部告诉记者,1992年,车岸村开始建设设施蔬菜,几年后便形成了规模,现有设施蔬菜600多亩。特别是近年来村民种菜的积极性很高。村里还经常组织村民培训新技术,改良新品种,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目前,全村共有227户,1030人,村民年收入15000元。

年逾七旬的车平平和康元贵两位老人亲眼见证了车岸村的变化发展,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发展,两位老人感慨颇深,“以前村里不种西瓜和菜,只种些小麦、洋芋和玉米,后来,邻近的周庄和清池的西瓜、韭菜发展的很好,亲戚便带回来一些试着种,产量很不错。光种卖不出去也变不成钱呀,那几年公路、村路都没有修,村子里路窄的连自行车都很难进来,割好的韭菜只能人背着到洛门镇或搭上火车去陇西卖,一筐菜也就卖50多块钱”。饱受无路之苦的车岸人深知修路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2003年要修产业路时,需要占用民宅,18户村民二话不说自愿搬迁,甚至不要补偿,建成了1280米的环村路和1000米的硬化街道,从此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突破了发展的瓶颈。

如今,车岸村村民在种植蔬菜的同时,还在农闲时搞起了副业,致富的步伐迈的更快。村民车红红告诉记者,他家里现在有两亩地,全部都种菜,同时还经营着一台小铲车和一辆面包车,农闲时跑运输搞建筑,一年能收入3到4万元。村民生活的蒸蒸日上,来自于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好日子甜日子还在后面呢。

新闻推荐

武山:“六举措”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特约记者何辉

武山县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了多项措施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便民措施。县、乡政务大厅公开服务事项,简化办证流程,精简办证材料,落实办证首接责任制,切实解决流动人...

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