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兴了产业 富了乡亲 ——记武山县蔬菜局局长 高级农艺师杨盛平本报记者 马放

天水日报 2013-04-12 14:28 大字

武山蔬菜早已名扬四方,说起蔬菜产业的兴起,人们在高度赞扬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的同时,称赞的还有一位扎根“菜园子”,辛勤耕耘了25个春秋的功臣,他就是创造了武山蔬菜奇迹,被群众亲切地称作“活财神”的武山县蔬菜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杨盛平。

杨盛平是市劳动模范,“222”跨世纪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县科技推广奖励,曾当选省、市党代会代表、市人大代表,他主持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先后获得省、市奖20多次。这些荣誉凝结着他20多年为富裕一方群众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创造了武山蔬菜产业的辉煌,为农民群众开拓了一条绿色的致富之路。

1988年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的杨盛平回到家乡,干起了他热爱的农业技术工作,20多年来,从一名普通的科技推广者成长为全县发展蔬菜产业的行家里手。1991年,他担任武山经作站站长,带人赴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考察,引进了琴弦式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实现了黄瓜、番茄等茄果类蔬菜越冬栽培。为确保示范推广成功,他与群众同吃同住,放弃节假日,从黄瓜育苗、定植、管理全程参与指导,办起了韦庄、石坪等示范点,经过几年努力,日光温室辐射全省,大面积推广,亩收入达到2.5万元。“建起冬暖棚,家有聚宝盆”就是当时菜农的真心话,他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活财神”。1998年,杨盛平任县农业局副局长,经过多方考察,反复论证,成功推广了二代日光温室,再一次推动了全县反季节蔬菜的大发展,实现了武山各类蔬菜的四季生产和周年供应。2000年,杨盛平任县蔬菜局局长,10多年间,在蔬菜产业发展上积极建言献策,建基地、扩规模、强品牌、活流通,全县蔬菜产业迎来了空前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产量达86万吨,产值13亿元,日光温室面积达到2万亩,亩产值达到3.5万元。

蔬菜面积大了、产量高了,怎样卖、卖个什么价钱,如何让菜农增产又增收,杨盛平经过市场调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想方设法提高蔬菜的科技含量和档次,不断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蔬菜的需求来增加效益。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杨盛平带领科技人员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用5年时间,总结制定了14个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先后建成了马力北顺、城关清池、山丹周庄、洛门南河等11个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6个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引进了黄瓜、西红柿等30个种类蔬菜新品种156个,推广多层覆盖技术、太阳能杀虫灯、黄板诱杀等标准化生产技术20余项、建设蔬菜标准园2个,申报认证了韭菜、洋葱等23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和蚕豆等9个有机食品,推动了全县蔬菜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蔬菜已成为全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武山也成了名符其实的“中国韭菜之乡”,“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

新闻推荐

武山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本报讯【特约记者车永亮】武山县坚持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重要举措来抓,截至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49个。该...

武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