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江俊:扎根田间无怨无悔

天水日报 2012-07-14 15:02 大字

□记者孙镇

王江俊,武山县蔬菜局高级农艺师。他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多年来,他的名字与武山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他用自己的坚守,谱写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美好乐章。

1986年,王江俊进入武山县农技站工作,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先后供职于武山县农牧局和蔬菜局。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王江俊认为首要的任务是了解驻点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为驻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发展思路。北顺村处武山县最西面的村,他驻点后,开展了实地调研,将路、渠、水等配套设施考虑在内,做了一个三年整体规划,建设了二代日光温室示范园,是全县海拔最高的示范点。建设初期,有些农民顾虑较大,不愿接受。他就耐心做群众工作,同时跟镇上联系,组织村上有文化的群众,到其他乡镇参观学习,使农民亲眼目睹到了高科技的利益所在。为了建好新基地,他与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全力灌注于农民,还请来省上知名专家解决疑难问题,最终将嫁接黄瓜反季节栽培技术推广开来,突破高海拔地区二代日光温室的反季节栽培、打墙无缝、沙盘育苗等技术,使群众从大棚里见到了效益,当年棚均收入1.6万元,最高的达2.5万元。两年来共建成二代日光温室208座,为全县标准化二代日光温室示范园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了园区的发展,王江俊引进了黄瓜、番茄等十多个优良品种,引进了采用黄瓜嫁接、营养钵育苗、黄板诱杀害虫等新技术,采用高垄栽培、反光膜、高温闷棚及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等实用技术,建成了高标准、高起点的示范园区。多年来,他在园区培训群众2000人(次)以上,为园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经过他的精心指导,使该园区建棚集中规范,种植技术领先,农民取得了可喜的效益。到现在已发展到980多座,占地1800多亩,成了全市日光温室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作为园区技术人员,王江俊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积极培育市场,以诚信、技术、服务广大菜农。他引导当地有思想、有知识的农民代表,成立了北顺蔬菜专业合作社,做好农产品的供应、技术培训、蔬菜营销等,依托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红民”蔬菜商标,还帮助他们设计了黄瓜专用箱,产品已远销新疆、成都、西安等地,形成了市场服务网;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建立了占地80亩建棚32座,作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基地,建成的两年内已成功种植了高海拔反季节西甜瓜、辣椒、人生果等,为该园区的轮作倒茬奠定了基础。该园区创出了“基地+科技特派+合作社+农户”的市场化发展机制,为推动全县蔬菜支柱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王江俊为武山蔬菜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20多年来,承担了省、市、县列项目20多项,先后获得农牧渔业部丰收一等奖一项,省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二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等。2003年获市“222”跨世纪人才工程市级学术带头人,2009年荣获省农业技术推广标兵、市星火播种队员先进工作者、市“十大科技创新推广奖”等荣誉称号。撰写农业栽培实用技术论文20余篇,其中三篇论文在省级正刊登载,两篇在省级学术论文集刊登。

新闻推荐

武山兰洽会签约项目100%履约

□记者孙燕芸【本报讯】记者日前在有关会议上获悉,武山县在第18届兰洽会上签约项目进展顺利,资金到位情况良好,项目履约率为100%,到位资金1.16亿元,资金到位率6.28%。据悉,第18届兰洽会...

武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