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山乡村文化新风扑面来

天水日报 2011-11-09 15:33 大字

□特约记者何辉

深秋时节,穿行在武山县城乡的街头巷尾,整洁的市容、林立的楼群,干净整洁的交通道路、温馨和谐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犹如浩荡春风,吹遍了武山县的各个角落,吹进了每个城乡居民的心扉。

陈门村:村民在农家书屋“充电”

陈门村不仅是武山县易地搬迁项目村,也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在陈门村,记者见到几位妇女正在清扫街道上的垃圾。村支书魏军喜介绍说:“水泥路、绿化、路灯等硬件设施上去了,日常的管理也得跟上去啊!”记者在农家书屋看到,小小的农家书屋坐满了阅读的农民,书柜中的科技、文史、文化等各类书籍报刊摆放有序,编有统一书目序号,两大本厚厚的借阅册登记得满满当当。如今,在武山县已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农家书屋100多个。“武山旋鼓”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山被命名为“甘肃省书画艺术之乡”。小小的农家书屋,已经成为武山县广大农民群众汲取知识、科技致富的桥梁,并悄悄改变着农村的生活。

黑池殿: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在滩歌镇黑池殿村,记者首先看到的是一条条水泥道路,一个个休闲广场,一片片芬芳草地,一户户掩映在绿树果林中的农家小院,特别是文化广场黄米色的围墙上绘着一幅幅计划生育、破除迷信、八荣八耻等内容的漫画格外醒目。村支书张兆平告诉记者:“这就是‘文化墙\’,是村里重要的文化宣传阵地。”滩歌镇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以建设农村文化大院为突破口,从改变村风、家风入手,认真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交流了感情,增进了团结。黑池殿村六旬老人马丑娃,家里种10多亩地,儿子常年在外打工,每年秋天,雇工收地十分困难,去年他参加了老年旋鼓队,与村里的中老年人打成一片,秋收时,不用他说话,该镇文化大院的10多名旋鼓队员主动帮他将粮食收进家,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蓼阳村:文化大院飞歌声

文化大院的红火建设,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扶持引导和高效服务。县文化部门以各类庆祝活动为契机,采取政府扶持、多方联办、农民自办等形式,引导文化大院由村办向民办发展。组织文艺骨干经常深入基层,通过开设培训班、才艺大比拼等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免费培训各类文艺人才,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往日牌桌变书桌,过去玩风变学风,文化大院给农村带来了一股文明新风。

李改成是蓼阳村文化大院的热心人,也是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先进个人,他一年要放电影180多场次,走遍了40多个村庄,一部部电影送到了山村,送到了群众的心里,李改成送去的是党的好政策,白天演出文艺节目,晚上放映电影,群众发自内心地说:“李改成是咱山村自己的电影人。”

新闻推荐

天水市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流动管理

□通讯员霍珍珍【本报讯】为了切实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天水市从社区矫正工作试行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和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流动管理工作,社区服刑人员流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一是...

武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