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武山科技种菜的新“法宝”
□特约记者何辉
【本报讯】凌晨4点多,天麻麻亮,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种菜能手尤红明来到蔬菜大棚,点燃沼气灯,幽暗的温室菜棚一下亮堂了许多,棚内嫩绿的黄瓜清晰可见。尤红明说:“在蔬菜大棚里点沼气灯,不是为了照明,主要是给菜棚补充二氧化碳、提升棚温,这是我从县蔬菜局学来的新技术。”
据悉,目前,武山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总产量73万吨,总产值6.8亿元,蔬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先后认证了韭菜等21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注册了周庄“盘龙”韭菜、马力“红明”牌黄瓜、滩歌“黑池”牌蔬菜、洛门“绿一方”蔬菜等20个蔬菜商标。
为了发展特色产业,该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走出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子。沼气池、蔬菜温室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设施,但在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如今却被农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了大棚蔬菜种植户提高蔬菜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法宝”。
菜棚里的蔬菜在封闭环境中,经过一夜生长就会极度缺氧。“这时及时点燃沼气灯,既能迅速补充蔬菜所需要的二氧化碳,还能提高棚温。”县蔬菜局高级农艺师汪江俊是第一个在温室菜棚推广沼气灯的带头人。
经过实践,人们发现把沼气池建在温室里,使用沼气灯还能增加种植效益。现在,北顺村已经有20多个蔬菜温室建起了沼气池,成为了远近有名的绿色蔬菜基地,吸引了众多商贩上门收购。
县蔬菜局负责人杨盛平说:“蔬菜温室使用沼气以后,蔬菜的品质好、产量也高。一个温室一个沼气池,蔬菜产量可以提高10%以上。如果按照品质和产量综合来算,一个使用沼气的菜棚每年能增加效益1500多元。”这一新技术的推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新闻推荐
□特约记者车永亮【本报讯】今年以来,武山县积极推行“一线、一卡、一箱、一群、一员、一档”的“六个一”民情流水线工程,在社区和群众之间建立了一条反映民情、解决问题、促进互信的连心...
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