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山“大菜园”奏响绿色乐章

天水日报 2010-10-11 16:24 大字

□记者姬旺芳特约记者何辉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武山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5万亩,总产量达68.9万吨,总产值达6.1亿元,蔬菜产业占据了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那么,武山蔬菜种植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有人说是这里光照充足,有人说是土地肥沃,有人说这里最早采取先进技术……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武山。

秋意浓浓,凌晨5点,还是一片夜幕,洛门蔬菜批发市场里,来自各地的上百辆汽车已经排起了长龙,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在忙碌着往车上装菜,一派运销繁忙的景象。据介绍,被农业部定为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的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日客流量高峰期达10万人次,日成交量60万公斤,年销量1.7亿公斤,成交额1.1亿元。

进入马力镇,更是另一派景象。一片片绿白相间的塑料大棚,一列列满载精细鲜菜的运销车辆。看着村民们三三两两、说笑着蔬菜的收成,自己的心情也跟着兴奋起来。

洛门镇东街村党支部书记王义仁近年来种植大棚蔬菜致富后,在村里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农民蔬菜专业研究会,先后发明了单棚、双棚、彩棚、双棚加地膜四项大棚种植技术,带动全村人科技种菜,脱贫致富。

“一亩园、十亩田”,长期以来,建设菜园子是武山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先后8次组织县内科技专家和种菜能手赴山东寿光等地学习种菜经验,引进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日光温室种菜技术,先后创造性地发明了“三层彩色塑料大棚”、“多层覆盖”等新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受到了钱学森等科学家的高度评价,使武山的蔬菜产业进一步注入了科技的活力。同时,县上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有效提高了蔬菜品质。

“万人种蔬菜,千人搞运销,百人跑市场”的蔬菜产销大格局已在武山形成。近年来,先后有韭菜、胡萝卜、甘蓝、西葫芦、番茄、莴笋、洋葱、蒜苗等20多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A级产品,建成各类蔬菜市场120多个,总占地83.4万平方米,交易大棚1.9万平方米,建成了以恒温气调库为主的贮藏企业170多个,发展蔬菜运销组织达127个,蔬菜产业已成为武山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十年沧桑巨变,使碧绿盎然的武山蔬菜源源不断地销往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广东、湖南等24个省市区。

武山的蔬菜产业以其绿色自然品质,在小康路上奏响着一曲奋进的交响曲。我们深信,随着新一轮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进一步实施,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武山的明天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新闻推荐

全市乡镇卫星广播系统培训会召开

□记者张树平【本报讯】10月14日,全市乡镇政府卫星广播系统应用培训工作会议召开。副市长萧菡、省信息办副主任蒋峰及全市各乡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会议传达了省政府2010年全省电子政...

武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