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山下西沟村
散文走廊董赋斌
武山县沿安乡西沟村位于巍巍太皇山脚下,该村历史悠久,风景怡人,民风淳朴,四季分明。因位处太皇山脉分支延伸之两山夹缝处,且在政府驻地之西,故称西沟。
西沟村历史可推至公元前1500多年的夏商时代,其中唐宋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逐渐繁荣,出现了文字记载,因当时村里宋姓人口较多,被称为宋家庄。从2001年被盗墓贼掘开的古墓来看,当时该村曾有几位神勇的武将,因墓内文物被盗,如今只留下刻有“大宋神武××将军之墓”的石碑。至明代,西沟村到了最繁华的时期,据称当时该村成为今定西市岷县马坞镇、陇南市礼县罗坝等几乡及天水市武山县沿安等乡民众交往贸易的中心。康熙时期,该村有一姓王之人,天生神勇,臂力过人,精通十八班兵器,练得一身真功夫,经层层选拔,被挑选为康熙皇帝的守门官,把守紫禁城午门。至今,他的子孙还保留着一把腰刀,据传每隔一段时间,这把刀便会不住颤抖,发出颤音,王家人用鸡血祭奠后,刀便归于平静。清代末,该村人董高喜师从乾隆皇帝之师甘谷人氏巩翰林,并被举荐为甘肃省府红笔师爷,后辞官隐归故里。今仍有“董老爷”之名流传于当地老人口中。
西沟村在唐朝时经济社会发展就相当繁盛。当时,武则天下令在全国大修寺窟,西沟村也不例外,在北山红石崖上开凿了红崖寺石窟,共28洞,分上中下三层,寓意天地人三界。民国时期,红崖寺下一块地里长出了一株重达2斤的当归,村民奉其为药王,在寺里烧香敬奉,至今逢年过节,香火不断。红崖寺石窟均位于半山红色石崖上,距地面近200米高,异常险峻,山脚下则是太皇山水,潺潺东流,景色秀美。寺窟上方则是突兀的山峰,长满杏树、桃树、李子树,枝桠斜出,每至阳春三月,桃之夭夭,蜂蝶飞舞,生机盎然。
与红崖寺石窟遥遥相对的则是金莲寺,据称该寺亦初建于唐代。太皇山分支红梁山脚处,突出一丘,形如龙头,其上林木茂盛,掩映于旖旎树木中的便是金莲寺。寺舍俨然,斗拱飞檐,金砖黄瓦,鹤立于小丘之上,宛若一朵旷世金莲,故称金莲寺。如今,金莲寺上仍有五棵参天古树,若如来五指,直冲云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文化浩劫横袭九州,金璧辉煌的金莲寺跟其他古寺一样未能幸免于难,被一把火烧为灰烬。金莲寺门口曾有一口直径约2米的大铜钟,僧侣每敲之,悦耳钟声蜿蜒周边十里之外。遗憾的是,此钟在大炼钢铁时,被熊熊烈火炼为废铁,就连红崖寺周围上的古树,也都被砍伐一光,用于炼钢。改革开放后,村人在金莲寺原址上修建了西沟小学,2002年西沟小学迁至金莲寺脚下一平阔处。如今,金莲寺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安然静坐于参天古树中,打坐参禅,静享世外桃源之乐。
此外,据村里老人讲,西沟以前还有一大水坝,聚集太皇山之水成一水库。每逢干旱时节,村民引水至田间,以保障庄稼灌溉。太皇山上每年夏天青草繁茂,遍地葱花。按地理常识,山上长韭菜的地方,其山中必含有矿产,长葱花的地方,则是含有金矿的缘故。太皇山一带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但由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每年四五月会出现旱情,西沟水坝的作用因此也特显突出。清末时,一场暴雨从黄昏下起直到第二天黎明,太皇山各沟沟屲屲的洪水都汇集到水坝中,由于天黑雨大,村人未来及给水坝放水,于是,大坝被洪水冲毁,此后,西沟庄稼长势每年受旱情影响,减产过半。
如今,山乡换新颜,西沟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茅草屋变成砖房,泥泞土路被硬化为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但如若你登上红崖寺,抑或走进金莲寺,一种古老的文化气息,则依然会如爬山虎之脚,一丝丝攀上心头,你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自己又活在了“种豆南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意境中。
新闻推荐
□记者王红梅【本报讯】本报9月10日第五版《市民广场》刊登的《23岁的赵莹莹背着哥哥艰难求医》一文引起秦州区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秦州区有关方面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
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