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山沼气项目惠泽农家

天水日报 2010-05-19 16:46 大字

●特约记者令志雄

5月17日,刚从地里回来的武山县桦林乡刘庄村村民刘岁妹放下手中农具,走进厨房,打开沼气炉,蓝色炉火升腾而起,不多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饭菜已端在全家人面前。刘岁妹一脸喜悦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也用的是方便的‘天然气\’,而且还可以照明取暖。”如同刘岁妹一样使用低碳、安全、卫生沼气的农民,目前,该县共有6镇5乡144村11700户。

近年来,武山县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原则,把加快“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抓。自2004年11月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投资3616.5万元,至目前,全县共完成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11700口,组建60个村级服务网点,大大提高了该县生态能源的利用水平。

在沼气项目建设过程中,该县始终坚持做到沼气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整村推进相结合,与易地搬迁项目相结合,与灾后重建相结合,与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相结合。使沼气建设与蔬菜种植、养殖业发展和其它项目建设相衔接配套。在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省市培训的同时,聘请市上技术专家和县内有丰富经验的技术能手,对各包村技术人员和沼气生产工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大大提高了该县“一池三改”沼气建设的技术水平,并积极推广“猪—沼—菜”等多种低碳、循环生态模式,充分发挥“三沼”综合利用效益,调动群众积极性。龙泉乡曲里村王三娃指着家里的三头奶牛说:“去年,我家建了两口沼气池,做饭再也不用烟熏火燎,养的三头奶牛很大程度供给了沼气原料,提高了沼气产气率,农田种植也有了很好的肥料。”

负责该县沼气项目建设的农业局副局长孟瑞祥告诉记者,为了提升沼气后续服务能力,县上组建了60个村级服务网点,每个服务网点配备了2至5名懂技术、会管理的管护人员、并配备了抽渣车、抽渣灌、粉碎机和维修检测设备,使全县沼气池后续管理技术服务达到了全覆盖。

如今,蓝色的火焰点亮了武山农民的新生活,越来越多的武山农民爱上了低碳、环保的沼气池。

新闻推荐

领导干部要强化五种意识做好“五种人” □中共武山县委书记温利平

今年是省委确定的“作风建设年”,也是武山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基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大力倡导讲大局、讲付出...

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