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50周年合影
1998年门诊楼落成仪式
1993年的部分工作人员
2002年县领导出席螺旋CT开诊仪式
“医”路变迁 筑牢群众健康之“堤”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清水县人民医院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裴婷婷
时光荏苒,岁月峥嵘。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间,可是,对于清水县人民医院而言,却几度变迁,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自1947年建院至今,清水县人民医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在一路风雨中挥写出了继承与创新的传奇。
时间会改变一切,时间也会成就一切。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特殊时刻,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细数这70年来清水县人民医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十年代的工作人员及设备
1953年的住院综合楼
锦 旗
八十年代的门诊部
荣 誉
九十年代的医疗设备
“医”路变迁
砥砺奋进守初心
当时间的洪流拍打尘封的记忆,那段艰苦拼搏的画面便徐徐铺展开。
岁月的年轮指向1947年,在县城一隅,清水县卫生院(清水县人民医院前身)成立。当时,卫生院有9名职工,其中只有一名医生。那时,医院由几件土木房、几盏油汽灯和简单的医疗器械组成。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2月,县卫生院改名为清水县人民卫生院,随后又更名为清水县人民医院。此时,医院有了30多件普通医疗设备,有了显微镜,还增加了手术床、消毒器及五官、妇产、外科器械。1975年,清水县人民医院职工增加至66人,其中医务人员增加至54人,有了X光机、膀胱镜、心电图机等在当时较为先进的设备。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历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清水县人民医院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第一次变革。1991年,清水县人民医院的住院部搬进了五层新楼房,医院开设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科室,手术室的条件焕然一新。1998年,医院多方协调,建成了四层的门诊大楼并增设科室。2008年,住院部大楼再次修建,由五层增加到了八层……
转眼间,72年过去了。今年7月底,清水县人民医院迎来了发展历程中最浓墨重彩的大事——搬迁。迁至新址后,医院的规模是旧址的四倍,设置有内、外、妇、儿、重症医学、康复、中西结合等临床科室20个,满足各类患者的就医需求;设置放射、检验、功能等医技科室3个,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等12个职能管理科室,可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疗依据和更为优质的服务。医院目前总建筑面积5.73万平方米,其中门急诊综合楼4层1.88万平方米,住院综合楼10层2.8万平方米,设置病床550张,拥有医护人员620余名,医疗器械上千台,顺利通过二甲医院复审。
温银霞是清水县人民医院的护理部主任。1985年毕业后来到县医院工作,那时门诊楼还是平房,医院共有两个科室,医疗设施也很简陋,床位只有80多张,一个病房里摆着好几张病床。
“我是23岁时来医院参加工作的,那时医院是煤炉子取暖,值班时冻得人直跳脚,你看现在都是空调了。”温银霞告诉记者,工作34年来,她先后在妇产科、急诊科、行政科等科室工作,每一个都是当时的新建科室,都代表着医院的医疗水平上了新台阶。在2003年,温银霞进入医院护理部,随着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运用,她发现护理工作已经由原来的疾病护理变成了如今精细化的人文护理,“原来是传统、粗放的疾病护理,现在越来越人性化和精细化,这些都是几代医护人员守着初心奋斗出来的。”
披荆斩“疾”
守护群众幸福医疗
清水县人民医院的发展史,记录着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创业守业的攀登摸索,也记录着农村老百姓健康福祉的悲欢起落。70年间,医院以仁心仁术,从死神手中夺回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救死扶伤还在延续。
退休后被返聘回医院的潘建民从医41年,在1985年来到医院担任儿科医生,医院的变化他亲历着、感受着。“我参加工作时,医院各级各类人员都不健全,科室里基本就是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医院条件非常简陋。”潘建民告诉记者,那时一天看诊量大,但是因为孩子和家长都在诊室内外聚集,环境特别嘈杂,不仅影响看诊,孩子们也很容易交叉感染,一天下来特别累。现在虽然看诊量有所上涨,但是因为有序、规范,患者和医生都感觉很舒适,也很有效率。
潘建民回忆说,医院发展最快的还是近十年,特别是2008年,可以算是县人民医院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节点,这一年新的住院大楼开工建设,还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实现了业务技术与规模化的大跨越。在他眼里,医院的进步称得上“一日千里”,“这些年来,医院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都大变样。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了,服务能力越来越强了,员工和就诊群众的幸福感都越来越高了。”他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是医疗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清水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关注,近年来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老百姓的健康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高。
而在老患者赵爱军的眼里,这些进步“实实在在地令患者受益”,“疗效好、服务好、有人情味,让我觉得清水县人民医院靠得住、能信赖。”
如今,走进清水县人民医院,优雅舒适的环境,明亮宽敞的就诊楼、住院楼,先进又崭新的设施设备……无不诉说着这个披荆斩“疾”,历经72年变迁后,从“卫生院”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华丽蝶变。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清水以及周边县区的群众。
“以前带娃来看病,每次儿科医生的诊室前狭小的过道都是人满为患,排队排到了大门口,我们抱着孩子坐也没地坐站也没地站,气味还特别难闻。”在宽敞的输液大厅,张粉玲抱着孩子告诉记者,现在医院变化大呢,敞亮多了,空气也好了,就医可以在候诊区等机器叫号,门诊输液也有了舒适的环境,“感觉和大城市的医院一个样。”
塑造“深度”
昂扬奋进新时代
70年来,清水县人民医院从最初的9名职工,发展到620人的团队……
70年来,医院几经变迁,从土木房到平房,再到二层楼、五层楼、八层楼直至综合大楼,规模是旧址的四倍……
70年来,为满足患者需求,医院病床从88张、155张、320张,扩展到550张……
70年来,过去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变为了高精尖诊疗仪器……
曾几何时,清水县人民医院因缺少大型先进医疗设备,无法确诊一些疑难杂症和危重疾病。而如今,清水县人民医院拥有总价值3000万元的现代医疗设备,可以与国际国内先进医疗机构接轨,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0.2万元相比增长209.6倍。
据悉,2018年清水县人民医院完成门诊量35万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6万余人次,完成各类手术近8000例,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手术、眼科微创手术及一些三、四级手术已经达到市内同级医院领先水平。
去年3月,清水县白驼镇卢女士因腹部不适,病情加重到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瘢痕性幽门梗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随后,经清水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团队讨论,决定为其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胃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这例成功实施的首例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填补了县医院在该项医疗技术领域的空白,在全市县区级医院处于领先地位,标志着该院腹腔镜技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清水县人民医院从创建到现在走过了漫长的征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和几代医务人员兢兢业业的努力下,综合服务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2009年以来,乘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东风,医院各项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清水县人民医院院长靳建明表示,如今的清水县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业务涵盖各个专业、服务覆盖全县人口及周边县区的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先后获得“天水市文明单位”、“天水市卫生单位”、“天水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天水市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天水市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荣誉称号。
他表示,今后清水县人民医院将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资源优势,在品牌创建、拳头科室打造、医疗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狠下功夫,建一流设施、抓一流管理、做一流服务、建一流团队、创一流业绩,注重人文关怀,突出细节服务,不断提升医院医疗建设和管理水平,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同时加强与各大医院的协作联系,通过建立合作关系,走信息化道路,不断推动医院医疗上台阶上水平。
70年的追逐与探寻,清水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和精神沉淀,已融入脚下这片热土,他们将为老百姓的身体更加健康、生活更加幸福而倾心守护。
1999年急诊科成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马凯】9月21日,清水县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在丰望乡高河村举行。庆祝活动上,举行了县...
清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