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十 年 , 节会文化品牌彰显古城风采 □ 见习记者 徐媛

天水日报 2019-09-20 10:44 大字

时光流转,文化不衰。

70年来,天水在古老文明的滋养下,续写着绚烂的文化篇章。

70年来,天水文化活动才从无到有,独具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已成为展示天水的新名片,彰显着这座文化之城的魅力。

70年来,天水市精心打造的30余个声名在外的文化品牌,在向外展示天水一路踏歌而行,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多角度展示了天水市文化发展的辉煌征程。

伏羲大典:

最具中国特色传统节会

2019年6月22日,伏羲庙内苍松挺拔、翠柏含情。上午9点50分,在悠悠古乐中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伏羲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中华儿女及四海宾朋共同祭祀人文始祖伏羲。而这已是天水市成功举办的第三十届公祭伏羲大典了。

“祭祀场面壮观恢宏,非常震撼。能参加这次伏羲大典,我觉得非常荣幸。这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化节会,希望它能越办越好。”参加完伏羲大典后,颇有感触的澳门嘉宾梁件丹如是说。

已参与20余届公祭伏羲大典的天水市博物馆馆长李宁民,说起伏羲祭祀活动如数家珍。“我国祭祀伏羲氏,从秦时就已开始。历朝历代相沿成习,从未间断。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天水祭祀伏羲氏的活动是伴随着伏羲庙的创建而进行的。”

己亥年公祭伏羲大典前夕,李宁民撰写的《传承发展守正创新——写在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举办30年之际》一文中,对公祭伏羲大典发展历程悉数进行整理。

“1988年,市委、市政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恢复了公祭伏羲活动。1989年,经讨论在举办公祭伏羲大典的同时,还将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2003年,随着天水各项事业的发展及伏羲庙环境的变化,公祭大典活动进一步走向规范化,规格和规模逐年提高。2005年,经天水市人民政府申请,甘肃省人民政府认真研究,同意将公祭伏羲大典升格为省祭,自此祭祀大典的仪程更加丰富,包括奏乐、击鼓鸣钟、恭读祭文、乐舞告祭、敬献花篮、瞻仰伏羲圣像,鞠三鞠躬礼等。2006年,经天水市博物馆申报,‘太昊伏羲祭典’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公祭伏羲大典举办时间确定为每年公历6月22日,至此,公祭伏羲大典时间形成定制。同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公祭伏羲大典新闻发布会,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为全国祭祖活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2013年,甘肃省申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工程获国务院批准,公祭伏羲大典祭祀规格进一步提高,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侨联和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形成省部共办规格,并首次实现央视4台全程直播。2014年,海峡两岸首次‘同时异地’举行公祭伏羲活动。如今,伏羲祭祀大典已发展成为两岸共祭大典,寄托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心愿,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盛典。”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公祭伏羲大典已然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之一,成为“首批最具中国特色传统节庆”活动,天水也被评为“最具魅力节庆城市”。

此外,公祭伏羲大典还吸引了大量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前来祭拜。据了解,2011年公祭伏羲大典期间,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个华人华侨社团代表参与祭典活动,与天水建立了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节代表,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和西班牙等15国华人华侨代表参加祭典活动。

30届公祭伏羲大典的举办,对于弘扬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凝聚民族情结起到重要作用。

声名鹊起的文艺节会

天水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同样也是音乐人追本溯源、激发创作灵感的福地!作为区域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相聚天水”合唱艺术节,自2010年第一届举办至今,天水已成功举办四届。来自全国各地的合唱团在秦韵古香的天水一展歌喉,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和嘹亮的歌喉,讴歌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的国泰民安和繁荣昌盛。

第一届天水合唱艺术节落幕后,奥地利中国关系促进会中国代表处、中奥建交40周年音乐会组委会曾致函天水市委宣传部,称赞“刚刚结束的2010‘相聚天水’合唱艺术节获得了巨大成功,是一场展示和谐天水,丰富人民业余文化生活的西部音乐盛会!”并盛情邀请天水合唱团队参加次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中奥建交40周年庆典音乐会,这在更大程度上拓展了天水与国际文化交流的空间。

用影像留住记忆,用照片再现辉煌。自2016年6月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的“影像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汇聚了来自海内外的摄影艺术家及摄影爱好者,他们用镜头展现丝绸古道上的人们,在生息交往的过程中,孕育出的传奇故事及悠久历史,也展现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

展览期间举办的摄影艺术家讲座、民族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对于宣传展示天水在丝绸之路黄金段的重要地位和厚重历史、灿烂文化,扩大天水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力、美誉度,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及将“影像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多个国家地区和领域合作的典型文化品牌具有深远意义。

同样在海内外逐渐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因其时间跨度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参与度广泛,被媒体誉为“中国最长的诗歌节”。四年来,本着以诗歌节带动天水诗歌文化普及与提升、助推天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天水知名度的宗旨,诗歌节先后举办了甘肃诗人赴成都杜甫草堂、全国著名诗人赴“李白祖居地、杜甫寓居地”、“著名作家评论家雷达故里行”等系列采风活动,召开了“雷达与当代中国文学追思会”,在秦安县高铁广场建立“李白祖居地石碑”,积极促成麦积区“东柯杜甫草堂”重修。与此同时,设立“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面向海内外汉语诗歌写作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征稿,着力打造“一带一路”诗歌文化品牌。经过不断发展,“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已跻身全国有影响的诗歌节之列,“李杜光芒,诗意天水”的品牌价值也日益彰显。

曾挂职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小说选刊》副主编李晓东曾一路伴随着诗歌节的发展和成长,也见证了诗歌节由刚刚起步逐渐蜕变成一个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受人瞩目的诗歌活动。他说,如今,许多著名诗人都以获得李杜诗歌奖为荣,甚至将获得“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作为获得鲁迅文学奖之前的一次重要预演。

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金奖获得者,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对天水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给予盛赞。他说,“天水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诗歌传统,与大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是扩大中国文化对外影响,构建人民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目前,‘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的成功举办,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与国际诗歌界的联系。希望‘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和‘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一届一届地举办下去,并努力打造成为甘肃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品牌,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国对外文化的影响力作出应有成绩。”

刚过去的8月24日,天高云淡,层林碧绿的麦积山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海内外的著名雕塑艺术家,而这已是雕塑界的大咖们第三次汇聚天水了。三年来,雕塑家们通过在麦积山脚下的集会,让数千年积淀而成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在当代社会语境中再现生机,绽放魅力。也正因此,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自举办以来深受业内和学界欢迎,且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雕塑专业论坛。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主编、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振华说,麦积山雕塑论坛始终围绕中国传统雕塑的当代转化展开,本届主题“亚洲语境下的雕塑艺术”像是行驶在亚洲区间的一列国际列车,注重文化地域性的研究,重新反思全球化时代。经过三届举办,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秉持“学术、专业、开放、融合”的理念,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各具特色的县域文化品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中,天水市各县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深入挖掘、包装本地历史文化、民间文化以及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文化,努力寻求文化定位,积极树立各自的文化品牌形象。县域文化正在成型,县域文化符号正在从模糊走向清晰。

清水,作为轩辕黄帝的诞生地,自古享有“轩辕故里”的殊荣。为依托厚重的轩辕文化来打响清水县的知名度,2005年,清水县提出“传承和弘扬轩辕文化,培育和创造清水精神,举办轩辕文化旅游节,以节会促经济发展”的决策。第一届清水轩辕文化旅游节圆满召开,吸引了国内外省市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等4万余人参加。近年来,清水县依托轩辕文化旅游节暨经贸项目洽谈会等一系列以轩辕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宣传及经济洽谈活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一次次成功举办的轩辕文化旅游节,不仅极大激发出淳朴诚信、尚德务实的清水人民从未有过的文化自信、文明自信、发展自信,更极大提升了清水的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

6月20日,第四届2019(己亥)年关山文化旅游节开幕。节会期间举办的张家川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集中宣传及文化旅游商贸推介交流、全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成果集中展示活动暨餐饮和烹饪培训技能比赛、第二届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制作大赛、“关山”杯全民健身徒步行旅游体验、第三届“书香传家·成就梦想”朗读者比赛、第五届关山文学笔会等10项活动,全方位展示张家川厚重的历史文化、特有的民俗文化和鲜活的生态文化。

经过四年的发展壮大,关山文化旅游节已成为张家川县一张靓丽的文化旅游名片,被列入“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分项活动和天水市“伏羲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张家川县正伴着一路的辉煌,走向前方的路。

“印象·秦州”文化旅游节、“翠湖之夏”麦积区文化旅游节、秦安县女娲文化旅游节、甘谷大像山文化旅游节、武山水帘洞祈福文化旅游节……中流击水三千里,扬帆破浪正当时。秦州大地上,蓬勃发展的县域文化品牌无论从规格还是品质上都在逐年提升。

这里的山山水水,正演绎着文旅融合发展的加速度。

新闻推荐

清水建成115个核桃专业化村

本报清水讯(通讯员张育民)中秋时节,清水县乡村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8月31日,陇东镇田湾村举办了以“助力扶贫、共庆丰收”为主...

清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清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