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助推农民致富梦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水市发展成就巡礼之特色农业篇

天水日报 2019-09-30 15:45 大字

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以西秦岭为分水岭,有着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天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物产丰富。

皱褶的黄土丘陵地貌,渭河地堑被侵蚀堆积起来的渭河河谷,土壤因冲击、洪积物形成淤淀土和草甸土,经过开垦耕种熟化形成了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的耕作土壤。土层深厚、山塬开阔,是粮油菜果主要生产区。

适宜多种作务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了较多农林特产,有粮食作物10多种、经济作物20多种。丰富的森林资源中,仅野生药用植物就达660多种,其中常用药220多种。更有上百种林副特产,发展种植业和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前景广阔。

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使得天水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保障天水市城乡居民副食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扩张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了劳动力的又一次解放,劳务输出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天水市委、市政府依托天水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农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不断解放思想,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逐步形成了果品、蔬菜、畜牧、劳务、中药材、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为加快脱贫攻坚、推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水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农特产品可以说是质优品繁。果品产业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成了花牛苹果、鲜食蜜桃、秦州大樱桃、清水核桃、麦积葡萄等五大果品生产基地。全市果品产业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效益提高、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良好势头。2018年,全市果品面积达到350万亩,产量196.9万吨,较1978年增长113.2倍,产值突破100亿元。

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天水市委、市政府坚持川地与山地并进、设施与露地并举、规模与效益并重的思路,建基地、扩规模,创品牌、促营销,严监管、保安全,建成了渭河川道区设施蔬菜基地、航天蔬菜基地、城郊“菜篮子”基地、高原夏菜等四大蔬菜种植基地,全市蔬菜产业呈现出面积稳步扩大、质量逐步提升、销售渠道顺畅、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2018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35万亩,总产量380万吨,较1980年增长61倍,蔬菜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103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武山县创建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

其中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秦州樱桃、清水核桃、麦积葡萄、甘谷辣椒、武山蔬菜等农产品在全国都具有较高知名度。

近年来,天水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中药材产业也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富民产业之一,并大力推进道地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3万亩,总产量达到8.8万吨,较1978年增长120倍。

畜牧业作为天水市转变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市紧紧围绕“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法制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目标,建成了百万头优质肉牛基地、良种奶牛基地、养猪基地、良种蛋鸡等四大养殖基地。2018年,全市禽饲养总量达到2675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35万吨,产值85.1亿元,规模养殖比例达65%。全市猪、鸡饲养量稳居全省前三,甘谷县、麦积区分别进入全省现代畜牧生猪产业示范县、蛋肉鸡产业示范县行列,张家川县、清水县被列为全省肉牛产业大县。

劳务经济是天水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择业多元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天水市不断深化区域劳务协作,拓展劳务输转基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务品牌质量,优化劳务服务措施,大力推动劳务输转由体能粗放型向技能质量型、短期临时型向长期稳定型、自谋分散型向组织规模型转变。全市年输转农村劳动力70万人左右,创劳务收入120多亿元。

同时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推进乡村观光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和生活体验转型升级,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2018年全市乡村旅游收入达到9.2亿元。

多年来天水依托优越的气候情况、土地资源、植物资源、水力资源等条件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消费扶贫为农民们架起了销售的桥梁,产业扶贫为农民们解决后顾之忧。未来天水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着力做优果品、做强蔬菜、做精畜牧、做活劳务、做大中药材、做特乡村旅游六大特色产业,落实政策保障、主体培育等“六项工程”,全面提升特色农业发展质量,努力把天水打造成为西部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全国先进工作者、天水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呼丽萍:

建国七十年来,天水果业的发展和我们伟大祖国的巨大变化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一个发展历程。我作为长年奔波在田间地头的果树专家,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以“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秦安蜜桃”“麦积葡萄”“元龙花椒”“清水核桃”等为代表的果树产业已成为天水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有不少农民通过发展果树,娶上了媳妇,盖上了新房,开上了小轿车,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天水市人民政府劳务办公室主任杨翔: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农村劳务输出从人员结构上发生了巨大改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以壮年劳动力为主的劳务输出,转变为现在趋向青年化。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以及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劳务需求也从体力向技能化转变,加工制造业的需求增大,也使得天水市增加了一些专业技能培训机构。作为农村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农村劳务输出已经从二十一世纪初的几个亿发展到如今的上百亿,大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秦州区农业局经营管理站站长石晶:

我们经管站主要是农村综合改革,生产关系调整,土地确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新兴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数量增加了,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解决了农村人口种地问题;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改变了传统农业耕作模式;近些年来还打造出了诸如杨家寺等典型示范园区;农业发展突飞猛进,现代农业亮点频频呈现。

天水兆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林弟:

清水县有优质的核桃资源,但缺乏深加工市场,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作为清水县2018年新引进的大型农业企业之一,我们进一步发挥其资源优势,延长核桃产业链,将建成年产2000吨的核桃巧克力项目。以清水核桃和西非可可为原料,研发的外形酷似核桃的巧克力,利用天水文化进行包装设计,将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既能够解决大部分农户的销路难题,也能够着力打造清水核桃文化和品牌。

天水市民李鹏军:

李鹏军是位90后,常年在外地工作,对于家乡乡村旅游面貌的变化感触颇多。“天水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但充分展示了天水巨变,也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李鹏军说,每到假期他都很忙,外地的同学、同事都会找他做导游。天水的乡村旅游发展逐渐在与一线城市缩短差距,不仅越来越规范,而且各方面服务也都越来越周到,让他们本地人也信心满满了。他希望今后家乡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将天水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新闻推荐

这笔钱是投资还是借款

本报麦积讯【记者王琳】麦积区一男子借朋友的钱后逾期未还清,被朋友起诉到法院。经法院调查质证,最终判决男子归还3万元...

清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