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养护 畅安陇原——甘肃省“十二五”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走笔
《中国交通报》记者 石强通 讯员张 军平
核心提示甘肃是联通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地貌形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自然条件严酷。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公路系统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科学养护,优化综合管理,提升服务品质,加大干线公路建设改造和养护管理力度,全省公路网向“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更高效、更经济、更和谐”的方向稳健迈进。
炎炎夏季,正是公路养护的黄金季节。绵延千里的陇原公路上,养路工们在精心开展日常路面养护的同时,重点对每一座桥、隧、涵认真进行检测或维修,如火如荼地开展创建平安公路桥隧涵养护百日专项整治活动。这已是甘肃省公路系统继“平安公路”养护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平安公路质量管理年百日竞赛活动、创建平安公路大干150天竞赛活动之后,围绕创建“平安公路”连续第四年开展的养护主题活动。“十二五”末,甘肃省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4万公里,为更好地养护好、管理好每一条公路,全省公路管理部门牢固树立“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理念,大力推行精准养护,实现了养护常抓不懈见成效、管理提质增效上水平。
发挥垂直管理优势 实行专业化养护
垂直管理是甘肃公路管理体制的一大优势,这种体制可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推进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在省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下,省公路管理局负责全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同时履行农村公路养护行业监管职能。分布在各市州的14个省属公路管理局,具体履行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职能。省属公路管理局均设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中心,下设路面、桥隧涵、交通设施等专业养护队,共有23个养护工区,承担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省属公路管理局共辖86个公路管理段228个公路养管站,承担普通干线公路养护工作。
在这一体制下,甘肃紧扣省情、路情,积极促进全省公路养护“三化”进程。高速公路养护方面,引进和尝试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发展公司养护和招标养护模式,逐步推进养护市场化。普通国省道养护方面,通过改组、整合等方式对现有的事业化养护队伍进行专业分类,突出公益属性,实行养护专业化。农村公路养护方面,在落实事权责权的基础上,培育专业养护、包干养护、集中养护和地企共养等多元管养模式,加快推进养护社会化。通过养护机制“三化”改革,妥善解决养护公益属性与市场资源配置之间的矛盾,破解公路养护发展难题,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效能。
大力推行精准养护 实现养护效益最大化
甘肃经济基础薄弱,养护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为了用足用好有限的养护资金,公路管理部门以“决策科学、养护精细、质量可控、经济高效”为抓手,大力推行精准养护。
科学决策是精准养护的前提。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公路管理局制定了《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维修工程管理办法》《省养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工作管理办法》等涵盖养护管理各项业务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规范养护决策和管理程序。省公路管理局设置了专业的公路养护数据中心、省级交通量调查中心和路网监测省级重点试验室,每年组织开展路网监测和路况技术评定,对各类公路养护数据进行系统研究,科学编制公路养护计划,精准制定公路养护措施。
日常养护坚持“防治结合”。按照“路面保值、防早治小、防治结合”的原则,全面加强预防性养护,既保持良好的路况水平,又降低周期养护成本。“十二五”期间,甘肃省采取微表处、碎石封层、开普封层等“四新”技术开展预防性养护6395公里,按全寿命周期性能衰变规律测算,节约养护资金超过70亿元。张掖境内的国省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到位,连续两年实现了千里公路零翻浆。与此同时,巩固创建国省干线“畅安舒美”养护示范路段、标准化养护路段、平安公路示范路段11015公里,通过带动辐射,公路日常养护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精细化。
养护维修工程坚持精细化管理。针对不同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公路病害因路施策,精准制定公路养护维修工程计划并组织各单位认真实施。“十二五”在国省干线公路实施养护大中修工程共4393.6公里,公路技术状况明显改善。在具体实施中,都实行流水线作业,建立了甘肃公路检测中心、省属公路管理局试验室、项目办试验室三级试验检测机制,严格实行质量跟踪评价,确保了维修效果。
安全保障注重多管齐下。自2013年全省连续开展“平安公路”创建主题活动以来,排查整治公路安全隐患达11500公里。建立了桥隧养护技术档案和数据库,及时开展桥隧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确保公路桥隧技术状况稳定。建立了路网结构改造工程项目库,对483座桥梁实施了加固改造工程和预防性养护工程,全省干线公路一、二类桥梁达到93.24%。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8665公里,重点设置防护设施和中央隔离设施,并完善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桥梁限载标志牌和信息公示牌。在灾害频发易发路段实施灾害防治工程14项739公里,全省公路安全保障和防灾抗灾能力不断提高。构建高效保障机制开展急难险重任务依托垂直管理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甘肃省建立了“统一指挥、分级领导、协同配合”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在加强公路系统应急抢险组织调度能力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内外联动,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甘肃省公路管理局与武警交通部队签署警地联合应急救援框架协议,在多次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中都成立了交通警地联合抢险保通指挥部,整合双方资源,做到了组织联建、指挥联手、行为联动。2014年甘肃省和交通运输部、武警交通指挥部在清水县联合成功举办全国公路交通警地联合应急演练。
着力打造训练有素、不畏艰险和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应急抢险队伍,抽选精干力量组建了14支公路应急抢险保障中队、1支公路应急抢险大队,加强应急抢险机械设备配备和管理,强化应急演练,实现了公路应急抢险队伍军事化管理、现代化装备。
将防大灾、抗大灾作为养护管理的常态工作,确保自然灾害发生后公路损毁程度最低、应急抢险效能最高。制定了涵盖应对地质和气象灾害的准备响应、抢险救援、保通保畅等各项措施的1个公路总体应急预案和4个专项应急预案,科学规划和合理建设区域性应急抢险保畅服务站点,短时间内可依需要在全系统调集人力、财力、物力开展急难险重任务。2013年7月22日发生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后,甘肃公路部门迅速对受灾公路进行排查统计,紧急成立了公路抢险保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公路应急抢险队千里驰援,与武警交通部队联手昼夜奋战,地震当日灾区所有国省干线公路基本抢通。依靠科技创新“添翼”公路养护
加强公路养护技术研究院和各级公路试验室等行业内部科研机构建设,以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项目为依托,搭建起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平台。五年来,共完成省级公路科技项目12项、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项。《汶川地震公路震害评估、机理分析及设防标准评价》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甘肃公路部门研发的XAC-10 高粘薄层沥青混合料成功应用于高速公路养护,填补了国内空白;橡塑复合改性沥青生产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大力引进养护机械、新设备,实现了公路养护专业机型与多功能机型相结合、特种机型和通用机型相配套的目标。加大养护工区技术集约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养护工区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生产、专业化养护的新路子。通过技术试点、观摩、推进,改性乳化沥青、橡胶改性沥青、微表处、碎石封层、开普封层、热冷再生等“四新”技术广泛应用。尤其是充分利用再生技术大力推广绿色养护,其中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普通干线公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铺筑里程达300余公里。
开展“公路科技信息攻坚年”活动,以公路基础数据库和公路业务数据库为核心,以多项目管理系统、公路GIS 系统等11个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平台,公路养护管理步入信息化轨道。完善了省、市两级公路通信网络“语音、图像、数据”三合一系统建设,重点灾害路段、生产场地基本做到了动态监管,各类养护管理数据基本做到实时传送。文明创建结硕果
甘肃省公路系统各级党组织把行业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凝心聚力、塑魂育人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大力开展以“学树建创”等活动为载体的文明创建活动,实现了文明创建与公路养护管理共促进、齐发展。每两年,全省公路系统都要开展五“十佳”表彰命名工作,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带动了全省公路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开发了《甘肃公路行业视觉识别系统》和《甘肃公路职工行为识别系统》,加强公路行业文艺组织建设,着力塑造甘肃公路文化品牌新形象。“十二五”期间,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建成国家级文明单位3个,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10个,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24个、省部级荣誉称号85个,67人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表彰。
“十三五”,甘肃省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大力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从2015年起到2020年用6年时间,完成投资5000亿元,建成公路6.7万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省际出口公路和口岸公路畅通的宏伟愿景。公路管理部门将按照“6873”交通突破行动总体部署,着力构建“更安全、更畅通、更高效、更和谐、更经济、更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全力打造平安公路、品质公路、高效公路、智能公路、绿色公路,使甘肃公路事业发展从保通保畅阶段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新闻推荐
10月8日,清水县举行第四批廉租住房分配摇号仪式,893名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参与摇号获得廉租住房。至目前,清水县已建成廉租住房1800套。 本报通讯员 刘华 ...
清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清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