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水三中:以俭为美 以德树人

甘肃日报 2014-07-13 18:03 大字

清水三中:以俭为美 以德树人

本报记者 牛彦君   通 讯 员 杨兆康

步入清水三中校门,校园里电子屏上不停地滚动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字样;主题班会上,“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米,珍惜劳动成果,践行文明生活……”同学们整齐而洪亮的声音传遍校园。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水县第三中学通过广泛深入开展俭以养德教育,提高全体师生的社会责任感,争做节约的表率;严格落实有关规定,勤俭办学,建设节约型校园,建设勤俭节约学校文化,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采访时,有一节课非常吸引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介绍经验,气氛非常活跃。正在上课的是政治老师袁玉萍,这堂课的主题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主要给学生们宣传我国紧张的能源、资源形势,介绍节约常识、方法。

袁玉萍介绍,清水三中把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作为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来抓,每周各班都要召开主题班会,主要目的不是让同学们仅仅从字面上了解节约是什么,而主要是通过同学们的互相交流,让同学们明白节约是一种美德,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刚上完课的张玮同学说:“学校经常开展勤俭节约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相互介绍勤俭节约的好方法,我们共同学习、相互借鉴,大家都会学到有用的节俭方法,并且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同学们说,节约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觉行动。

清水三中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上,通过多种方式把节俭宣传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组织征文、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举办节约环保专题讲座;充分利用校刊、黑板报、校园网等媒介,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人员,专门确立了义务监督员,随时进行监督;加强食堂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在食堂的显要位置张贴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等标语和宣传画;教职工、学生在就餐时,杜绝剩饭剩菜;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

设立“学生文明就餐监督员”,大力普及文明餐桌知识、推广文明餐桌礼仪,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把精神文明融入到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中,把节俭理念变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在采访中,清水三中住校生郜红芳告诉记者:“我们宿舍每周都会评选出一名节约标兵,看谁节约用电的方法好,看谁节约用水的方法好,看谁花的零花钱最少。”

学校倡导水的二次利用,如学生食堂洗菜水二次利用拖地、打扫卫生等,学生用剩下的开水,储存起来用来洗衣服等。各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阅览室、教室在自然光照较好的情况下尽量不用或少用照明灯具,或根据实际情况打开较少的灯具;尽量减少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时间,长时间不使用时及时关闭;下班时关闭办公电脑等电器设备的电源。提倡双面用纸,严格控制纸质文件的印刷数量,能传阅的文件、电报和工作简报要尽量传阅,减少复印。

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节约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将督导结果作为“文明班级”评选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开展节约教育不力的班级予以通报。并推广节约典型,评选节约先进个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学校每年在评先选优时,专门设立了“勤俭节约模范”,每个年级推选2名,并且要求每班推选“三好学生”时要把勤俭节约作为评选的必要条件,并将学生日常节俭行为习惯养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清水三中校长白永强说:“我们学校在勤俭节约上,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在开展节约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发掘勤俭节约的教育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勤俭节约校本课程,将勤俭节约教育作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清水县第三中学自俭以养德教育开展以来,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师生们进一步认识到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科学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进而让师生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

新闻推荐

清水:做大做强小杂粮产业

清水:做大做强小杂粮产业本报记者牛彦君通讯员雷金锋在清水县农业观光示范园里,正在核桃园里套种葵花的白沙乡马沟村村民马银安说:“每年春季,西灵山核桃套种示范园里金黄色的油菜花开放后,套种的葵花...

清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