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沉寂的“桃花源”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梅江村□本报记者 余碧波 实习生 张琪

天水日报 2014-03-16 08:29 大字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中的名章。从此,世外桃源的梦便留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里。当记者来到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时,觉得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之乡或许就是这般情景。

2月27日,迎着晨曦,穿过秀丽挺拔的群山,沿着蜿蜒起伏的盘山公路而上,依山傍水的梅江村笼罩在薄薄雾气中,整个村落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显得那样祥和、安怡。

梅江村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村庄占地240亩,现有263户村民约1300余人。村子自上而下分为六台,乡民们俗称“六个台子”。每台上面住着一些村民,梅江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用泥墙和青瓦建成的土房里。从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城市里走来,看到曾披过半个世纪霞光的土木建筑,它们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和蔼可亲。

梅江村里的路弯弯曲曲而又四通八达,对于村外的人来说,犹如走进了一座迷宫,你自认为在村里走了一圈,兜兜转转间却发觉依然在原地转悠。村东头被废弃的二层小土楼、村西头长满荒草与苔藓的院墙、断裂的石碑、写满“毛主席语录”的土墙和捋着白须的老人、裹着小脚的老太太、踢沙包跳皮筋的孩子、打着盹的小狗……在袅袅炊烟的映照下,一派安宁和谐美景,勾起人们心底对远逝村落所有的记忆,晃如踏入时光隧道,穿越到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一样。

“这些人是做啥的?”“又是采访大槐树的吗?”在梅江村村委会门口,一棵昭示着强大生命力的高耸入云的古槐树下,几位在树下聊天的老人们问道。在梅江村,来个陌生人,人们会带些好奇但不失亲热地主动打招呼、问候。这种亲切朴实的问候声,在城市陌生人之间已经很难再遇到了。

“据我爷爷讲,在他有记忆时就有这些树了。我小的时候,那些比我们大的娃娃就在树上绑上绳子荡秋千,欢闹得很呐。”78岁的村民李仓珍老人指着大槐树跟记者分享着他与树的故事。

“每棵槐树之间的距离都是一样的,听村里的老人说,原先有6棵大槐树,是皇陵的龙脉树,现在还剩3棵了,前年农历正月十九的时候一棵倒了,把房给压倒了几座,还连着打死了一个鸡儿,倒了的树大概得30米长哩。”梅江村村支书王进禄说。

春日,人们在树下播种希望;夏日,孩子们在树下嬉戏玩耍;秋日,村民在树下收获喜悦;冬日,人们在树下拉家常、下棋。一年又一年,默默屹立在梅江村的老槐树,见证了数代人的出生、成长、婚嫁、衰老、死亡,阅尽了梅江村的兴衰荣辱,它们早已活在梅江村世代人的心里。

古树、古房、古村……梅江村就如同“世外桃源”一般,沉寂在这美丽的大山之中。

在这里,还有被梅江村人引以为豪的朱家大院,历经岁月洗礼的清中期古建筑依然折射出当年的气派与风貌。

据相关资料记载,位于梅江村三组的朱家大院,属于清中期古建筑,是清代中期一位朱姓进士的故居。古建筑有23间房,共300多平方米。朱家先祖先后建成了七座院落,有老院、中院、边院、上院、当中院、书房院、佛堂院,这几座院落紧紧连在一起,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四合院格局。房间为悬梁土木结构,粗柱宽廊,直棂隔窗,雕刻精美,整体古朴又不失雅致。书房、客厅地面以花石板铺设,闲耀着温润的光泽。

走进朱家边院,那大气磅礴的房屋建筑依然令人称奇,窗棂和门框上各式各样的精美浮雕,经过岁月的沉甸,愈发显得古朴厚重。正房的上堂摆着一张长约两米的画桌,上面雕刻着精细的琴棋书画纹样,画桌正中间摆放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

“这个画桌可有年头了,据说是清早期的,从我爷爷手里就有了,很多收旧家具的来买,我们都没卖,老先人手里留下来的,要给娃娃传下去哩。这么好的东西要是卖了愧对先人。”边院主人朱应会老人佝偻着身子、爱惜地抚摸着这张见证了几代人成长的画桌对记者说。

从边院出来,就进了中院,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开阔的大院和一座用木头盖成的二层楼。热情好客的73岁老人朱四德向记者介绍,这就是绣楼,这座木楼在他有记忆时就存在。站在木楼下,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有多少佳人,曾在这座绣楼上,托腮勾勒着自己的人生。

出了中院,我们来到第三座院落——老院。在老院斑驳的墙上清楚地看见:“凡是错误的思想……都应该进行批判,绝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等这种刻有特殊历史烙印的标语,记录了小山村逝去的岁月。

书房院门上悬挂着“耕读门第”的额匾,经历了百年历史,字迹依然清晰可见。站在书房院中,似乎看到了那位朱姓进士致仕归隐后的“聚花聊饲雀,穿池试养鱼”的惬意生活,每日穿行于美丽的梅江村,在花木葱郁的庭院里晨读、做学问、教育子孙、扶济乡邻。

……

朱家大院共有七座庭院,每座庭院格局相似却又风格各异,建筑上的砖木雕饰各不相同,展示出每个院落的特色及其功能,是梅江村保贵的文化遗存。大门、大窗、大屋檐,燕山、屋脊、挑檐均有精致动物花草浮雕,大气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朱家大院,那深厚的文化根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梅江人。

如今,沉寂的“桃花源”——梅江村也和其他传统村落一样,面临急需保护等诸多问题。

据梅江村村民介绍,村里原本有6棵老槐树,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现在仅剩3棵。这些古槐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古树目前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长此以往,仅存的3棵古树的命运不知会怎么样。

最令村民们纠结的便是古民居面临的维修养护的问题。

“以前的古民居由于年久失修,雨天时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被评为‘古民居\’的家庭对维修问题存在疑虑:到底是修呢,还是不修呢?修吧,破坏了古迹;不修吧,住着又危险。村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个确切的方案,能解决村民的担忧。”王进禄说。

从朱家大院出来,我们在村子里采访时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同村子的村民在一个宽十几米的大深沟前分开,朝着沟两边的两个方向走去。当记者问这是两个村还是一个村时,村支书王进禄说:“去年夏天的暴雨引发了泥石流,泥石流把槐树沟分成了南北两村,南面村子的住户就得沿着小路走回去,绕路又不安全。”暴雨将一个古村落分成两半。

梅江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里的民居多数是土坯房,砖房很少,村庄的格局和整体环境都没有被破坏和改变。由于受外界的干扰很少,基本呈现的是一种原生态状况,清代院落、古树之所以保存较好,这是其主要原因。现在随着通乡道路的开通,外出打工的人每年都在增加,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状况、生活方式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再过几年,出外打工的返乡,肯定要对村里的老房子进行大换血,当水泥钢筋混凝土盖成的洋房代替了原生态的土坯房时,这种传统村落还会存在吗?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传统村落形成之初,古树、老屋等作为每一个村庄的代表性遗存,其布局遵循着自然的原理,错落有致,十分美观,每一处都可以成为个性独具的美丽景观。然而,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这些古老的标志物渐渐被人们遗忘,并逐渐走向消亡,该如何保护梅江村这个美丽的传统村落,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古朴自然的老村庄

2◥古建筑风貌如旧

3◥保护美丽的传统村落

图一:梅江村一角

图二:老人们站在老槐树下,聆听着古老的历史

图三:活着的历史——清中期古建筑

朱家大院里的绣楼

图四:精雕细刻、大气磅礴而又不失古朴的朱家别院

图一

图二

新闻推荐

月日清水县郭川乡赵那村一村民正在给村健身队演示太极

...

清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