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余落子”的新气象 本报记者 雅春 富强 少娟

天水日报 2013-09-25 14:07 大字

“过去,一提起西城村的余川,县上许多人会直接称其绰号‘余落子\’,脏乱差不说,经济收入、基础设施等都是县上的底落落。”中秋节前夕,沿着清水县红堡镇西城村往余川组走,先听到的是这样的介绍。

“现在好着哩。以前出门两脚泥,如今巷道都硬化了,好多塌墙烂院也都改造了,出村子也不用趟河了。村上还发展了蔬菜大棚,我家的6个大棚一年收入2万多元,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正在收拾院落的村民余恒生自豪地说。

放眼望去,白墙青瓦的院落,水泥路面的巷道,屹立的太阳能路灯,整个村子干净整洁。一座钢架便民桥两边,蔬菜大棚里的包心菜、白菜等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余川的变化,受益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010年8月,该县被列入全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试点县以来,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民主管理工作为主,办群众最想办、最急办、最肯办的公益事业项目,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项目实施三年多来,受益农户分布18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和自然村,项目包括道路硬化、人畜饮水、便民桥等351个。2010年至2011年,项目总投资6794.64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3462.92万元;2012年至2013年,项目投资7857.9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4670.28万元。

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农村公益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村干部和群众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初步形成了一种干部带头、群众参与、邻里帮助的良好氛围。

如今,在清水县,像余川这样依托“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改变落后面貌的村子越来越多,并迸发出活力,迈向新跨越、新发展。

新闻推荐

与干部群众话发展谋致富

本报讯【记者王晓馨】10月21日,省政协副主席张津梁深入“双联”点清水县秦亭镇赵尧村开展了帮扶调研,实地察看了该村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产业路修筑等情况,看望慰问了联系户。并深入秦亭...

清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清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