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也是财富——一个孤儿的成长历程本报记者 余碧波 实习生 梁超
编者按: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中国有句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苦难于人生来说是一种磨砺与考验。有很多人,他们的成功经历,往往是苦难磨砺的成就。
从小被亲生父母送给他人,还未成年,养父母相继去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更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当十四岁的陈华过早地承受着不该以一个孩子承载的苦难时,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她挺起坚韧的脊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与困苦,不曾放弃求学,依旧热爱生活。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苦难的风雨对于弱者来说是一杯苦酒,对于强者来说是佳酿,当我们无法逃脱于苦难的羁绊时,就勇敢地去面对。
不自怨自艾,不逃避消沉,陈华用坚强和乐观书写着青春人生。
陈华,一个阳光的小姑娘
陈华,在还没有记忆时被亲生父母送于他人,7岁时养母病故,14岁养父去世,她成了一名孤儿……
今年5月去清水采访,张金霞大姐无意间向我提起了“陈华”——一个坚强的女孩。张金霞是清水县“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救助活动中心的志愿者,孤贫儿童是她的主要关注对象。她说陈华是个“苦命娃”,十四岁时就成了孤儿,但是很坚强,爱念书,现在在西安上学。听了这话,我很想去陈华家里看看。
金霞大姐领我出了县城,来到永清镇丰盛村。大门锁着,隔着黄土筑成的围墙,可以看见两间土瓦房,瓦楞上几株小草在微风中摇曳着……我想,没有父母的日子里,陈华是如何度过的!我很想见到她。
7月15日晚,张金霞打来电话说陈华回来了。但她补充说,陈华第二天就要去北京打工了。7月16日下午5时许,我们在天水火车站见到了陈华。
牛仔裤,运动鞋,个头不高,身材瘦小,扎个马尾辫,清纯、稚嫩的脸上全是灿烂的笑,眼睛像是弯弯的新月。朴素、大方、亲切,她的身上没有一丝不幸的残影。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小店里,陈华向我们谈起了自己的经历。
苦涩的童年
“妈妈说,我是1996年9月出生的。”陈华口中的“妈妈”,指的是她的养母。陈华出生后不久,亲生父母把她送给了清水县永清镇丰盛村一户姓陈的人家。那年,她的养父母都已四十多岁,无儿无女,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养父母给她取名“陈华”,希望她像花儿一样灿烂、可人,更希望她无忧无虑地成长。
“爸爸和妈妈很爱我。”陈华说道,记得小时候,白天,她骑在爸爸的脖子上看大戏;晚上,她在妈妈的怀抱里听童谣。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一家三口的欢声笑语总在小院里飘荡。邻居家的小伙伴,都羡慕她有一个好爸爸、好妈妈。陈华也曾在村里听到有人说她是抱养的,但她从来都不信。听的次数多了,她就跑回家问妈妈:“我是不是你抱养的?”妈妈慈爱地摸摸她的头说:“谁家会对抱养的孩子这么好,你是我亲生的。”妈妈的回答让陈华很满足。
“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陈华看着外面,像在自言自语。
陈华在爸爸妈妈的宠爱之下,快乐地成长着,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是,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她7岁那年,这种欢乐的日子戛然而止。
“2002年4月25日,这是我永远都无法忘记的日子。”陈华说,当时她上小学二年级,那天早上,邻居大妈突然闯进了教室,二话没说,一把拉了她就往外跑。跑回家里,看见来了好多人,妈妈躺在桌上,一动不动,爸爸在旁边一直抹着眼泪。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使劲地摇着妈妈让她醒来。几个大人连忙拉住她,并告诉她“妈妈走了”。她当时只有7岁,还不知道生死真正意味着什么,死亡就夺走了最疼她的妈妈。到了晚上睡觉时,妈妈还一直躺在桌子上,她哭着喊着要妈妈下来陪她睡觉,但妈妈却再也没有醒来。说到这里,陈华的眼眶里盈满了泪水,但她却强忍着没有让眼泪掉下来。
妈妈下葬后的那天晚上,邻居们都回家去了,她拉着爸爸的手,一刻也不愿松开。爸爸流着泪,把她搂在怀里,哽咽着说:“妈妈得的是脑溢血,临终前还在等着你回来,眼睛一直没有闭上。”爸爸对她说:“你是我和你妈抱养的,本来打算等你长大后再说,但是爸爸几年前得了糖尿病,一直不见好转,你妈妈又早早地走了,应当让你知道实情。”陈华哭着喊着,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妈妈去世了,突然间得知一直疼爱自己的父母都不是亲生的,她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
妈妈去世后,爸爸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自理。有一天,爸爸对陈华说:“我和你舅爸说好了,明天你就回到那边去。”爸爸说的“舅爸”,就是她的生父,“那边”就是她出生的家。陈华哭着:“我不去,哪里也不去,我要跟着你!”爸爸流着泪,默默地给她收拾着衣服。过了几天,“舅爸”来到了她家里,爸爸要她跟着去。她哭着、打着爸爸的胸脯,爸爸抱着她失声痛哭。最后,爸爸还是把她送到了生父家。爸爸要回去了,她在后面追着爸爸大哭……
泪珠大滴大滴地从陈华的脸颊上滚了下来。
十四岁,一个人的家
陈华在自己的亲生父母家里生活了三年。“他们对我的确很好。”但她日夜思念的还是那个从小长大的家,梦见的还是抚养自己长大的爸爸和妈妈,她常常带着两串热泪从梦中醒来。那时,陈华还在上小学,周末时,她总想去看看爸爸的病好了没有。每当提出这个要求,亲生父母总以“影响学习”为由拒绝她。在亲生父母家大约过了三年时光,陈华实在无法忍受时时刻刻折磨着她的思念之情,终于找到一个机会,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她都在想,爸爸的糖尿病好了吗?他正在干啥活儿?爸爸见到我,该有多么高兴!
她气喘吁吁地跑到了家门口,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锁着一把大锁。她想,爸爸可能去种地了。但是一位邻居告诉她,她走后,爸爸的病情日渐加重,连走路都要扶墙,住到了县城的养老院里。
陈华一路狂奔到了养老院,见到了她日思夜想的爸爸。爸爸更加消瘦,面色青黄,头发花白,满脸胡须,已被病魔折磨得没有了人样儿。看到3年不见的女儿,爸爸一把把她抱在怀里,老泪纵横:“你咋跑到这里来了?”“爸爸,我想你!”
她要离开养老院时,爸爸把家里的钥匙交给她,“有空了去看看咱们的家。”她走出了养老院的大门,回头看见爸爸还斜靠在宿舍的门框上望着她。陈华来到家里,打开门,又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但屋里空荡荡的,妈妈临终躺过的那条长桌上落了厚厚一层尘土,墙角上布满了蜘蛛网……她看到土炕上放着四五个大小不同的、鼓鼓的塑料袋。打开袋子,有面包、月饼、蛋糕……有的已经发霉,有的干得像石头,她拿起一块,和着眼泪吞咽着。
“那可能是养老院过节时发的,爸爸舍不得吃,一直给我留着。”陈华说:“其实,爸爸心里还是放不下我。”
看着曾充满欢乐温馨的家如今空徒四壁,陈华拿定主意:“回家!”她不顾亲生父母的再三挽留,当天就搬了回来。她想把爸爸从养老院接回来照顾,但爸爸担心影响陈华的学习而继续住在了养老院。她一边上学,一边做饭洗衣照料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就是往养老院跑。就这样,日子虽说异常艰难,心里总是踏实的。
“那段时光,我和爸爸都是幸福的。”“2010年12月,爸爸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去世了,我觉得自己成了孤儿。”彼时,爸爸没有给才14岁的陈华留下分文。没有钱,爸爸没办法安葬,遗体在家里放了5天,最终村委会出面才办理了丧事。
“爸爸去世前的一个星期,我每天都陪在他的身边,他拉着我的手说:‘爸爸怕是不行了,你只能自己照看自己,你要好好活着,你是爸爸妈妈的根芽。’”陈华说:“直至咽气前一刻,爸爸都没有松开我的手。我心里一直很愧疚,他掏心掏肺地爱我,我却没能照顾好爸爸。”
十七岁,坚信奋斗终成功
爸爸在世时,尽管什么也不能干,但陈华心里总有个依靠,高兴了可以对着爸爸笑,受委屈了可以躲进爸爸怀里诉说。爸爸去世了,似乎把一切都带走了,家里空了,她的心里也空了。但是,她只能面对。她一直觉得对爸爸妈妈有愧,也就不愿再到亲生父母家里去,甚至没有联系过。她记着爸爸的话:“你要好好活着。”陈华擦干眼泪,背起书包,想把痛苦甩在身后。“你是爸爸妈妈的根芽。”她要撑起这个空落落的家。
在一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陈华艰难地读完了初中。“我爸爸妈妈已经离开我了,就算我再难过,也没有办法挽回他们的生命,而且我答应过爸爸,会好好照顾自己,生活必须靠自己。”但是,初中毕业后,上高中没有学费怎么办?陈华在网上了解到,西安华西专修大学招收“3+2”学制的初中生,按国家规定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2012年8月30日,陈华到了西安,她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电子商务专业,并申请到了一万元助学贷款。
在学校里,陈华课余干了两份工作,一份是在学校餐厅做“小红帽”,一份是做楼管。在餐厅做“小红帽”,一天干三个小时,可以吃3顿免费餐,对于无依无靠的陈华来说,解决了吃饭问题,就解决了一件大事;做楼管,主要是晚上管理学生宿舍,不但有地方住,省了住宿费,另外一月还可以挣300元钱。陈华满足地说:“其实我现在过得挺充裕的。没有什么可自卑的,我靠自己的劳动挣钱,用起来心安理得。”陈华与同学关系都很好,但她从来不向同学提自己的事,不为别的,只是不想让大家同情自己。“我不是班干部,但班主任有些事情也会和我商量,说我考虑周全。”能够看出,陈华性格开朗,待人接物很懂礼貌。当天她从清水上车后打电话与我们约定了见面时间,因为雨天路滑,她乘坐的汽车可能会晚点,她曾几次致电,怕我们等得太久。陈华的学习成绩在班里能排到一二名,她说不后悔没上高中。2012年寒假,陈华在广东惠州一家工厂打工,挣了9000元钱,还掉了大部分助学贷款。
“我过得很好,每月还会有几十元零用钱,还有一些爱心人士无私地帮助我。也许在一些人看来,我是不幸的,其实,我挺富有的。”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陈华脸上,映着她灿烂的笑容,她眉宇间的乐观与坚毅愈发明显。她比同龄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也比同龄人更让人放心。
“完成‘2+3’的专科学习后,再考本科。”一个人的日子,使陈华比同龄人成熟了许多。她必须有计划地谨慎行事,没有人为她承担风险。
“我喜欢商业活动,也想从事这个行业,做一个‘女强人\’!”对于以后的生活,她怀揣着几多美好的设想。陈华说,她只是想着往前冲,坚信奋斗了就不后悔。
“旅客朋友……”火车站的高音喇叭提醒我们,陈华要乘坐的列车就要进站了,已经开始检票。
16岁的陈华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在那里,她要为自己挣取下学期学费。
对于陈华来说,这就是前行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
■
新闻推荐
风雨同舟 共建家园——天水市抗洪救灾纪实(三)本报记者孙燕芸
灾难往往能够检测出一个民族的道德力量和精神深度,尽管这是一种过于残酷的考验方式。2013年的夏天相继发生的暴洪灾害,对于天水人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然而,大灾之后,社会各界将关注的目光投向...
清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清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