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话“端灯”
□王贵龙
捏面艺术是陇东乡下春节传统艺术活动之一。农历正月十五至十六,农家用酒谷面、染糜子面等捏成面灯,插芯添油点燃,置于屋内各处,表示明灯高照,吉祥如意。这些灯为节日增添了许多光彩,尤其正月十五这一天最为热闹。午饭后,家家要蒸酒谷面,捏制面灯,以供灶君等神灵。除过灶神的供灯外,锅盖上捏个猪头灯,大意是年年有肉吃;水缸缸沿上捏个鱼形灯,象征“年年有余”;给鸡窝蒸个驮面灯的鸡,象征“吉星高照”;给粮食囤上捏个麦草垛灯,象征“五谷丰登”,人寿年丰;给牲畜窑捏个牛背驮灯,象征六畜兴旺。所有灯芯全用干净的蒿枝卷上一层新棉花制成,插入灯内,倒入清油,逐一点燃,院内窑内,处处是闪闪发亮的灯盏,十分好看。小孩也挑提玲珑标致的灯笼,其实里面往往是母亲们捏的面灯,同村的孩子打着小灯笼群聚街头、村院竞比观赏,嬉闹追逐。
元宵节最热闹的莫过于“端灯”活动了。这个习俗在平凉民间有不同叫法,结婚头年的女子要 “躲灯”。所谓“躲灯”,指新婚男女在正月十五这天夫妻相携到岳父母家过元宵节。至今在崆峒区东部乡村、泾川灵台等县乡村仍然相沿。对于新姑爷来说则叫“端灯”,即到丈母娘家背“面猴灯”。我的印象中,家家都这样,女子出嫁后的第一个元宵节都要领着新女婿回娘家点灯呢。那些面灯、面猴是用酒谷面才能捏。那只大猴是要给新女婿带回去的,乡里人把这事叫做“新女婿端灯”。那些小面灯是送给村里没出嫁的姑娘的。谁家女子点灯,全村的女孩子都要去端灯,一来祝愿新婚女子幸福美满,二来也是分享她们的甜蜜和幸福。
端灯这天,女方家的所有姑爷都要前来作陪。这一天娘家要用酒谷面蒸灯,用棉线插在用生面捏的灯中蒸熟以后放上香油点在门口、窗口、院内各所,在我的故乡,先将酒谷面蒸捏成窝窝头,蒸熟,再蘸上食用油,捏成各式各样的面灯, 俗称谷面灯。其实“端灯”就是送灯,因为灯和丁的音相谐,所以娘家的祝福是小夫妻早日添丁。女方家要用蒸熟的酒谷面为新姑爷做一只很大的猴子,猴子头上、肩膀上、膝盖上等顶满了小面灯,头上顶的灯,肩上扛的灯,背上背的灯,怀里捧的灯,手里端的灯,乃至膝盖、脚面上都是灯,会做这种面塑的人,在一只酒谷面猴子身上可以做出三十六盏灯来。
我小时候在乡下,参加过不少“端灯”活动,至今记忆犹深。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女方家要支起塔形高台,上摆百盏灯,一般为六层,最多九层,层层有灯,层层四角灯下压钱。新女婿要从最上面开始点灯,首先要点燃塔尖的猴灯。如果点不燃,就要在塔形灯山下叩头求饶,此时女方家就将塔形灯山降一级,新女婿再点,点不燃,继续叩头求饶,女方家再降一级,直到点燃塔尖的猴灯,这实际上是“玩女婿”,所以,那高居灯山顶的猴灯往往不容易点燃。大家“玩女婿”玩得尽兴了,新女婿也点燃了猴灯,村里人开始抢着点燃其他的面灯。正月十五,除过看社火,就是看新女婿点灯。谁家有新女婿,天刚黑,村里的男女老少便到这家去看热闹。当然是来“玩女婿”的,也是来抢灯的,只有新女婿点燃了自己的猴灯,其他人才可点燃下面的小面灯,也会顺手偷偷端走一盏小面灯。正月十六,新女婿就将这只大猴灯背走。按照风俗习惯,猴灯背回去后,新女婿要自己吃了这只面猴,不能给别人吃的。平凉民间“端灯”风俗实际上来自敦煌燃灯风俗,至今有“猴顶灯”的俗语。
新闻推荐
本报清水讯(记者赵建卿)近日,记者在清水县采访时了解到,清水县近年积极整合资源,新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79个,使全县规范化村级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91.5%。清水县采取“县级财政奖补、县直单位帮建、...
清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