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剪”王永兰
文化人物
陈赟平
在清水县,说起“神剪”王永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多年来,她沉醉于剪纸艺术世界,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的剪纸作品被确定为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她本人被评为“甘肃省剪纸传承人”。
前不久,笔者见到了王永兰。现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的她言语不多,但谈起自己的剪纸经历时,竟是那么健谈。
王永兰1959年4月出生,她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受母亲的影响,她从小就喜爱上了这一民间艺术。沿着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条路,她从四季的生活中寻找素材,春天田间的绿草、夏天小院的花朵、秋天菜地的萝卜、冬天树上的麻雀,都是她剪的对象。她给笔者边说边做示范,那双灵巧的手如同魔术师变戏法儿,转瞬之间,成品出现。她书房案头一叠叠分门别类的作品集,有千姿百态的人物画,它们分单色、复色、套色,异彩纷呈,煞是喜人;有各种鸟兽花卉,它们造型新颖,构图细腻,堪称巧夺天工。仅字的款式变化,就层出不穷,令人叫绝。
1984年,王永兰调到清水县幼儿园工作。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多年来,她始终将剪纸与幼儿园的环境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她剪出大小红旗、天安门、文明用语等一些庄重的字画来美化教室;为了便于直观教学,她剪出小狗、小猫、小鸡等一些动物给孩子们指认。她将大半生的岁月奉献给了孩子们,同时也奉献给了剪纸艺术。她痴迷于剪纸,创作的冲动常使她废寝忘食,灵感一来,即兴发挥,握剪即成。她还注重革新,研究各种剪法,取长补短。近年来,随着技艺的日臻完善,她开始举办剪纸培训班,把剪纸的功法、技巧无私地传授给学员。
王永兰的剪纸作品总是以乡土题材为主,在她的《农家事》《家务事》系列剪纸作品中,那盛开的花朵、飞翔的小鸟、奔跑的羊群、接亲的队伍、挑水的女人……给人无尽的遐想。尤其是《家务事》以陇原民间婚俗、农事文化为背景,内容有娶亲、送亲、婚庆、拜天地、闹洞房、花烛夜、走亲戚、耕种、锄地、麦田守望、收割、丰年等,浓郁的乡土气息、可爱生动的形象、细腻高超的剪法,赢得了好评。2003年10月,《家务事》系列作品在甘肃省民间艺术展览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
王永兰的剪纸作品,造型夸张、线条清晰、风格淳朴,从最初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戏曲人物、吉祥图案到如今涵盖了田园风物、市民生活、校园风光、民俗风情等方方面面,其表现形式也从原始的单色剪纸发展到现在的点色、分色、衬色、绘色剪纸。作品题材既反映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事与物,又通过托物寄情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体现了人们最本真、最朴素的审美观念,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她的剪纸作品《生命树》在“神州风韵”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邀请赛中荣获优秀奖;她的生平和部分剪纸作品入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杰出传承人卷》;《农家事》系列作品在第二届甘肃省民间文艺“百花奖——民间工艺美术类”评奖活动中获银奖;《陇东新气象》系列作品在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上被评为优秀作品,并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家园》和《牧归》两幅剪纸作品入选《中日剪纸艺术交流展》,并被评为优秀作品。
这一系列骄人的成绩,让王永兰无愧于“神剪”的称号。相信,母亲的影响会在她骨子里继续绵延、自己的钟情和痴情也会愈久弥坚,她必将在剪纸艺术道路上走出一条更加独特、成功的路子。
新闻推荐
就天水因降雨引发滑坡地质灾害王三运刘伟平作出批示本报兰州6月21日讯(记者徐爱龙)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近日就天水市部分县区因降雨引发滑坡地质灾害作出批示...
清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清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