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天水日报 2012-07-14 15:02 大字

□记者杨璟

五年来,受益学生近55万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出台落实令人惊喜;五年来,70多万平方米的校舍危房改造让人倍感安心;

五年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规范办学行为令民众交口称赞;

五年来,天水教育事业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一幅幅争当一流的奋勇画卷,一个个丰硕的教学成果,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无不在证明天水教育事业的辉煌成果。

义务教育巩固提高。自2006年天水市“两基”工作整体达标后,市委、市政府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得到较好落实。2008年底启动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全市小学由2176所调整到1779所,师生比小学由1:23调整到1:20,中学由1:19调整到1:15,有55所农村初级中学具备了寄宿条件,满足了28661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小学入学率、辍学率分别为100%、0.03%;初中入学率、辍学率分别为104.94%、0.37%。

普高教育协调发展。从200年开始,天水市严格控制普通高中规模,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增量让位于中等职业教育。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基本扭转了初中复读、高中大量补习的恶性循环现象,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73.8%。2011年全市本科上线8645人,比2006年上线5102人增加3543人,增幅69.4%。2009年、2010年、2012年天水市先后有3名学生摘取全省理科状元挂冠。

据统计,截至2011年8月底,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达12万人,升学率达到38.68%,职普招生比达到4.6:5.4,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了7.54万人。

职业教育大放异彩。十七大以来,天水市加大职教资源整合力度,相继完成了天水师范和天水职专、天水农校和清水县职教中心资源的整合,提高了中职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设置基本覆盖了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形成了专业齐备、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专业结构。中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到2011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调整到了20所,在校学生达到了4.46万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达到4所。各类教育全面发展。2007年以来,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目前全市有幼儿园151所,在园儿童36889人,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了65%,学前两年入园率达到4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了27.59%。

特殊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残儿2086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2.25%。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下转第二版)

全市高等学校增加到了5所,在校生规模达到了3.2万人。成人教育得到重视和加强,全市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下岗职工培训,仅2010年就培训各类人员3.2万人次,有16254人参加34966科次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覆盖到农业、林业、工业、医疗、教育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

儿童美德教育特色鲜明。2008年初,SOHO中国基金会和天水市合作,实施儿童美德工程项目,在秦州、麦积、清水、甘谷4个县区小学建成45个卫生间。儿童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将未来社会对人的美德要求和内容具体细化成明确的19种美德,SOHO中国基金会先后出资1260万元,在北京对天水市1260名教师和校长进行了专门培训,实施项目学校达到226所,受益小学、幼儿园学生约61000名。市教育局负责人曾告诉记者:“儿童美德工程不仅使全市教育系统探索出了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也在全省创出了经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天水教育发展,凝聚着坚韧、倾注着热情、释放着活力、开拓着希望,相信教育的健康发展将成为提升天水市人口素质的强大助推器,不断地、持续地为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熊熊火焰”。

■开栏的话: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本报即日起开设“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主题宣传专栏,集中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天水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全面展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的生动实践,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新闻推荐

项目建设硕果累累——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系列报道之二

□记者童强实习生马放通讯员黄河五年来,市发展改革委始终坚持把发展抓项目作为首要任务,牵头抓总,多方衔接,全力争取,项目涵盖了扩大内需、重点建设项目、工业、交通、农业、城镇基础设施、...

清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清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