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里的笑声
□记者元存丽霞文慧
9月13日,中秋节后的第一天,伴着久违的阳光,记者来到了清水县县城西干河子旁的县中心敬老院。
还未走进敬老院,远远地就听见院子里传出阵阵欢笑声。循着笑声望去,偌大的院子里,几位老人坐在阳光下正谈着什么,说到高兴处,大家不约而同地笑起来,笑声久久回荡。
86岁的李春华老人坐在石凳上正眯着眼睛享受暖暖的阳光。“老人家,今年多大了?”“86啦,老了。”虽然86岁高寿,但老人听力尚好。“待在这里好不好?”“好啊,还是共产党好。”李大爷满怀深情地回答。周围的老人告诉记者,李大爷是敬老院年龄最大的,原本有一个儿子,儿子外出打工有了别人后,儿媳妇将老人赶出家门,无家可归的他过了多年居无所住、吃无所着的日子。幸好后来县民政局的人了解到他的情况,将他接到了敬老院。“儿子不要我了。还是政府好,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李大爷略带伤感的话语中透着欣慰。
“就是,这里好啊。”听李大爷说好,周围的老人们异口同声地说起好来。“今年我们刚来的时候,李根仓吃得太饱,差点要了命啊。”一位老人的话引起了大家的一阵笑声。“你们说啥哩?”人群中忽然钻进来了一位瘦小的老人,穿着一身烟灰色的衣服,黑黑的脸上带着一脸的疑惑。他的问话再次引起了一阵大笑。笑声中有人指着他说,这就是李根仓。李根仓是永清镇丰盛村的孤寡老人,今年76岁,多年的寡居生活使他常常饥一顿饱一顿,第一次来敬老院正好赶上敬老院炸油饼包饺子,老人一下吃了好多,当晚就引起了急性肠胃炎,被送到了医院。听别人说这事,老人有点害羞,笑着说:“生活太好了,没防住吃多了。”
县民政局老龄办副主任罗桂林介绍说,清水中心敬老院是清水县引进的项目,2009年开工建设,占地1400多平米,有宿舍50多间,能容纳80多人。“这里有新城、永清、白沙、丰望等乡镇的五保老人,一共45人,其中残疾人10人。”罗桂林说,敬老院建起后,民政部门把街上一些乞丐也吸纳了进来。郑碎世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代表。“提起清水县委书记、县长没人知道;提起碎世,没人不知道。”罗桂林指着头戴一顶旧草帽坐在大院的健身器材下面的一位老人说。郑碎世30年来一直在清水县城行乞,敬老院建起后,民政局将其收养在了敬老院。郑碎世看上去很木讷,众人围着他说话,他好像在想心事,偶然抬头看看,就又陷入了沉思状态。“在这里习惯吗?”“好得很。再不用要饭了,能吃饱肚子了。”他忽然来了兴致,“以前在大街上要饭,要上了就吃一口,要不上了就饿着,动不动还要挨打哩。”
与郑碎世的安静相比,聋哑的刘个歹显得异常活泼。他穿着一身干净的迷彩服,见到记者就敬礼。瘦小精干的他不时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他拉着记者去他的住处,两人一间的宿舍里干净整洁,刘个歹拉我们坐在他的床沿上,打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包月饼让我们吃。院长李爱林告诉记者,这些月饼是中秋节发给老人们的。
临行时,刘个歹很热情地将晒在院子里的向日葵装满了记者的上衣口袋。看见我们要走了,他用熟练的姿势指挥倒车,再次向我们敬礼。车缓缓驶出了清水中心敬老院,透过车窗,记者看见,刘个歹和一群老人笑着站在院门口,夕阳下他们的笑脸无比生动。
新闻推荐
□记者漆艳秋天的张家川大地,牧草旺盛,牛肥羊壮,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悠闲吃草的、露天饲养的、暖棚喂养的一幅牛哞羊欢的畜牧图景……这是市五次党代会以来,天水市发展畜牧经济的一个缩影。...
清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清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