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群众主心骨 ——新农村理事会理出了乡村“神话”
□记者姬旺芳特约记者魏立涛
走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一条条水泥道路四通八达,红顶白墙的农家小院粉刷一新,部分村还建起了小洋楼,当地老百姓脸上洋溢着灿烂而幸福的笑容,处处绽放着一幅幅美丽而生动的画卷。谈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清水县黄门乡王店村村民们竖起大拇指,都说:“新农村理事会功不可没!”
和王店村一样,全市大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活跃着一支不计报酬的理事会队伍。为了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各县区普遍采取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干、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的方式,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了由老干部、老党员和群众威望高的村民组成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他们积极配合村“两委”,集思广益,汇聚民智,从规划编制、筹资筹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参与,延伸和补充了农村基层组织力量,真正成为群众组织联络者、民情民意代言者、村内事务监督者,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帮手、纠纷的调解员、和谐的粘合剂。实践证明,理事会在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化解各种矛盾、解决难缠问题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事前担当群众组织联络者。巷道硬化前,理事会充当村“两委”与广大群众组织联络者。一方面,向群众宣传“两委”的各项决定和党的方针政策,切实掌握农民群众急、难、盼、愿之事,又及时有效地与村“两委”进行沟通,让农民群众明确巷道硬化的重大意义和效果,让农民群众明白新农村建设从何处入手、怎样建的问题;另一方面,对村内巷道硬化需要资金多少、政府如何补贴、群众如何投工、投工多少、主巷道拆弯取直需要拆迁哪些房屋、有什么好处等,都能够认真细致地做通群众思想工作。
(下转第三版)并对邻里之间、干群之间一些疙瘩事及时进行协调和沟通,不仅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知晓率,也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率,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思想浓了,改变穷山恶水面貌的信心也足了。结合对巷道硬化的参与和管理,理事会把工作任务延伸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项目实施之中,在项目实施前期,都能认真细致地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及时与村两委进行细致沟通,达到了稳定中求发展、和谐中促发展的效果。
事中担当民情民意的代言者。巷道硬化中,理事会结合村情,对巷道硬化的质量、标准和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即积极协调群众投工投劳,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之中,又按照农民群众需要什么,有效地与村“两委”进行沟通,达到了人人动员、人人参与的效果。特别是对拆除乱搭乱建、收集资款等难事方面,理事会成员能够积极带头,并主动做个别难缠户的思想工作,王店村在巷道硬化中拆除占道的房屋30间、484平方米,80%农户的思想工作是理事会做通的。在新农村建设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急事,如大棚建设要赶进度、抢时间,拉了一车水泥没人下货、外出务工者的核桃苗子没人栽等,这时理事会成员能够与村“两委”一道,动员大家,说服大家,带头干,义务帮,及时缓解村上的燃眉之急。在理事会的积极影响下,近年来全市新农村示范村群众共自筹资金67653.16万元,完成巷道硬化351.311公里,硬(砂)化田间道路215.65公里,拓宽、整修、沙化农路559.1公里,拆除违章建筑2436处,清垃圾31458吨,清淤泥5283吨,建垃圾点1464个,刷新墙体164.8万平方米,村庄植树156.5万多株,种草绿化22.1万平方米,村民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95%,呈现出和谐和顺的新气象。
事后担当村内事务监督者。在巷道硬化实施后,理事会代表村民进行工程验收,并监督村上把资金总量、投工情况、工程标准向群众公开,同时采取了访、问、谈、查的方法把不足和遗漏的问题,将群众不满意的事情向村“两委”反馈,督促村上及时整改,把党群和干群之间往往存在的政令不通、言路不通、情感不通“三不通”问题协调通了,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融洽。理事会甘当群众主心骨,修好门前路,连通致富路,改变贫穷路,农民生产生活便利了,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村民们感叹说,有了路,也就有发家致富的出路了。
在村“两委”的团结带领下,新农村理事会理大事、理难事、理急事、理怨事,理出了乡村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和乡村神话,理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理事会已成为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在天水市的生动实践!
新闻推荐
□特约记者杨兆康张建新【本报讯】“十一五”以来,清水县积极实施“商贸活县”战略,不断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千方百计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使商贸流通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势头。2006...
清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