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温暖民心 ——“十一五”天水市扶贫开发工作回眸
□记者杨栋
“十一五”期间,天水市扶贫开发工作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按照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总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全面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紧紧围绕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和增加农民收入,狠抓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帮扶等工作,依托广大干部和贫困群众,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使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908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帮扶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全市乡村贫困人口由2005年底的67.33万人下降到2009年底的48.63万人,贫困面由22.14%下降到15.87%。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550元,增加到2009年的2404元,净增854元。各县区因村制宜,调整结构,新建圈舍23.49万平方米,养猪10.67万头,养牛1.72万头,栽植苹果等经济型苗木25.19万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通过整修村组道路、实施村级文化卫生设施建设、兴建养殖圈舍、建集雨节灌水窖、硬化家庭院落等,贫困村的生活水平和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自2006年以来,天水市不断探索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途径,从整村推进延伸到连片开发,扶贫开发扎实推进,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整村推进模式的实践发展,连片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自1999年,天水市在秦安县开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参与式整村推进模式作为我国《扶贫开发十年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全国推开,并在上海全球扶贫大会上交流。近年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在天水市取得明显成效,发展态势良好。2010年底,天水市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村已达565个。
二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部分区域主导产业逐渐形成。“十一五”期间,天水市通过集点成线“串”、产业覆盖“带”、基础延伸“连”、整合资源“拼”、抓建样板“引”、坚持不懈“扶”的“六联动”,以点串线、轴线开发,整区域推进,初步建成了秦州区罗峪河流域的韭菜基地,麦积区南山万亩优质“花牛”苹果基地和渭河流域的万亩葡萄基地;清水县秦亭镇万亩核桃基地;甘谷县八里湾和安远乡的万亩果品基地;武山县蔬菜产业基地;秦安县、麦积区、秦州区的果品产业基地、张家川的草食畜牧产业基地等,都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下转第二版)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有力支持了产业发展。2006年以来,天水市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例,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打水窖、打机井、修建提灌工程,新建和恢复池、塘、坝水利设施,既解决了贫困干旱山区5.13万人和0.99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又解决了一部分旱地的灌溉问题。大力实施新修村组道路、道路硬化、新修河堤等项目,全市实现了行政村通农机路,整村推进村实现了田间道路通农机路的目标。兴修水平梯田4.44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投入资金和动员社会帮扶力量,新建维修村学校20多所,有效地解决了绝大多数群众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四是培训措施不断完善,为贫困户增收创造了条件。2006年以来,天水市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培训,开展了以城市生活常识、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务工技能培训。围绕群众科学种田能力的提高,开展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加强“两后生”培训力度,2007-2010年共培训“两后生”14267人。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班520期,培训农民技术人员5.5万人(次),贫困地区大多数农民基本上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逐步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以地膜覆盖、间作套种、立体栽培、测土施肥、嫁接换优、综合管理等为主的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对贫困户增收起到了巨大作用。
五六是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卓有成效。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在2008年开始试点,目前全市参与试点的已有49个乡镇的89个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75万元,试点村筹集的资金总量达到1365.85万元。发放借款367.52万元。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贷款难的现象,被群众誉为“自己身边的银行”。全市参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今年在天水市全面展开,目前扩大到全市7个县区,113个乡镇,2494个行政村。市县乡层层成立了领导工作机构,各县区制定了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上报省上审批后,正按程序全面开展工作。
十一五”期间,天水市扶贫开发工作润物无声,滋润着每个乡村、每户农民,激励着他们迈向脱贫致富奔小康,齐心协力开创美好生活的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民族工作者,原天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国家民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牟本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
清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清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