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水县的古城塬遗址

兰州晚报 2010-11-09 19:16 大字

清水县文物局工作人员指的地方,就是考古发现的古城墙。古城塬遗址发掘出的陶器出土的陶器残片指着方圆数十万平方米的麦田,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就是古城塬遗址所在地。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发掘出的陶器残片

近日,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发现古城塬遗址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许多人不禁对清水古城塬遗址充满了好奇——魏晋时期清水县城遗址以及古城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一重大发现又有什么意义?10月中旬,随着秦文化考察组对清水县李崖遗址初步发掘的结束,这个人们关注的千古之谜,逐渐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清水古城惊现李崖,尘封了1700多年的古城现身于人们面前。

李崖遗址惊现古城墙

据县文物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一直以来,外界都认为清水县秦亭镇是秦非子封地,是秦人牧马的地方。为了在秦文化研究方面有所突破,由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甘肃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等5家单位组成的秦文化考察组在过去的一年中,曾对秦亭镇周围进行考古调查,但从考古结果来看,秦亭似乎与外界的传闻不符。 

2010年7月清水县李崖遗址迎来了一队风尘仆仆的客人——他们是由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甘肃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5家单位组成的秦文化考察组。考古人员先从遗址内布了5米见方的数十个探方后开始往下挖。浅者挖1米深者掘3米便可见一个个灰坑(即垃圾坑)。灰坑中陶器残片随处可见与其相邻的则是痕迹清晰可见的灶址。此外,还发现了少量平民墓葬。虽然没有陪葬物但却告诉大家这里有人类生活过。

随着发掘工作的顺利进展,又带给人们意外的惊喜——一段长4米多、宽近2米、高约1.5米的古城墙出现在了考古队员们的面前。从表面看和普通的土墙没什么大的区别,历经上千年的风雨剥蚀,显得伤痕累累。专家们经研究达成了共识这里就是清水县城的古遗址,这段城墙就是古城墙。

确定为魏晋时期清水县城遗址

历经3个月对近一千平方米遗址的发掘,共发掘出墓葬7座、灰坑100余处解剖城墙遗址20余米出土陶器、砖、瓦等1万余件。可专家们在兴奋之余,一个疑难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研究表明,此遗址年代并非一直以来大家认为的汉代,出土器物也无先秦器物特征,而是疑似魏晋时期文物。为解开这个谜考察组求助于研究魏晋文化的专家——北京大学的倪润安教授。经过对出土陶器残片、砖瓦等器物形状、特征等的仔细鉴定、反复论证,倪教授于一周后得出结论此遗址属魏晋时期无疑。这就意味着,这个遗址是魏晋时期清水县城遗址,城墙亦是魏晋时期古城墙。

从清水县城出发向西北方向步行一公里左右的路程便来到了古城塬遗址。该遗址东临樊河,西为滴水崖沟,北靠邽山,面积14万平方米,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为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水源充足,适宜于人类居住,遗址地表遗存大量陶片及近现代瓷片,断崖上暴露有灰坑、红烧土及城墙夯土层。站在先祖们曾经生活过的这片遗址上看着断崖上裸露出的灰坑、红烧土及城墙夯土层记者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现在,李崖遗址中的这个小遗址便被命名为古城塬遗址。目前该遗址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填补了甘肃省未发现魏晋城址的空白

“古城塬遗址的发掘有何价值,对清水县意义何在?”倪教授十分肯定地说:“古城塬遗址发掘出的魏晋古城墙、灰坑及生活遗存如此完整,在甘肃省实属罕见。它证明清水历史悠久,遗迹遗存丰富,对研究清水县城历史沿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清水县属文物大县,截至目前,有馆藏文物6000多件,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民国各时代,文物丰富而不断代,其中三级以上文物400多件,一级25件,二级102件,三级308件。此次魏晋古城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清水历史沿革、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清水县文物局局长全永庆告诉记者“该遗址年代的确定纠正了古城塬遗址所在地一直被当做汉代遗址的错误观点填补了甘肃省此前未发现魏晋古城遗址的空白为研究此时期经济发展、人文环境提供了珍贵的实物。”

据悉,古城塬遗址来年还将继续发掘。发掘工作全部结束后,公众有望一睹清水古城及古城墙遗址的风采。

新闻推荐

近年来清水县在县城北山平整土地亩引进薰衣草种植目前

近年来,清水县在县城北山平整土地800亩,引进薰衣草种植。目前已种植薰衣草600多亩,薰衣草干花、香包等工艺产品及精油产品已上市销售,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

清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