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国企改革改制工作的深入推进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列入全市新一轮改制范围的462户企业完成改制458户,安置职工10.59万人,改制面达98
(上接第一版)
——国企改革改制工作的深入推进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列入全市新一轮改制范围的462户企业完成改制458户,安置职工10.59万人,改制面达98.92%。全市32户破产重组企业共核销各类债务44亿元,争取到国家和省上补助资金96750万元。通过改制重组,消除了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有效整合了资源,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彰显。
——“两化融合”工作积极有序推进。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联动、企业实施”的原则,坚持把信息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扶持新兴产业相结合,积极推进全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企业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的信息化项目,引导企业研发节能新产品,实施节能产品产业化示范项目,切实推动一批“两化融合”重大项目的实施,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对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争取国家及省上对中小企业的各类扶持资金,建立中国中小企业天水网及网上融资平台,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金融活动周”等多种有效途径和形式,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协调落实融资资金,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确看待天水工业形势,必须放眼全局,跳出天水看工业,清醒认识差距,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迎头赶上。当前天水市正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提升期,客观、冷静地审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当前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天水市的工业经济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工业化进程整体上仍处在初级阶段,工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1120亿元的4.24%,全省100强企业天水市仅有9户。县区工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规划管理有待加强,项目支撑和产业聚集效应不够明显。二是与周边地区发展差距明显。2009年天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5亿元,仅占全省的4.24%,在全省位列第8名,兰州、庆阳、金昌等排名在前6位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都在100亿元以上,天水市与第7位的平凉市61.1亿元相比还差13.6亿元。从关中—天水经济区七市一区工业发展情况来看,2009年天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高于商洛市和杨凌区,处在第6位,有四个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200亿元以上。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缓慢,传统产业比重高、新兴产业比重低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深度加工业规模小、链条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全市工业总体上还没有摆脱产业和产品结构单一、发展粗放的基本格局。四是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受现行金融体制和企业资产运营状况的双重制约,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企业项目投入和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全市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全市工业发展既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面临许多难得的机遇。从国内宏观政策看,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标志着国家工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特别是甘肃省的支持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今年又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有利于我们更多地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从全省发展战略看,《甘肃省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中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将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做大做强的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并把天水市列为全省重点扶持发展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区域。同时,随着甘肃省被国家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省,天水市被省上列为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城市,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清水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被列入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这对于天水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天水市发展基础看,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天水市已具备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基础条件:一是有一整套涉及振兴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10强50户”企业、提速工业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企业改革改制等方面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措施;二是有一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家、技术研发人才和市场营销队伍;三是有一批在改革开放中通过改革改制、自主创新、项目建设迅速崛起壮大的骨干企业;四是随着宝天高速公路通车,天水机场民航开通,天水—定西、天水—陇南、天水—平凉、天水—十堰高速公路及宝兰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天水承东启西、辐射南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为天水市工业引进资金、技术和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十二五”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与工作重点
基于对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及客观形势的分析判断,全市“十二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一个振兴,建设一区多园,发展六大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即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天水经济开发区和星火机械、华天电子、长城电器及市县(区)工业园区;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材料、能源化工六大产业集群),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培育创新人才、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名优产品为重点,以工业园区和“10强50户”工程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突出科技创新,强化战略重组,走生产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把天水建设成为西部区域工业特色鲜明、发展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城市。
按照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工业增加值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20%,达到130亿元以上,实现“两个高于、一个确保”,即: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市“十一五”平均增长速度,确保全市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不突破控制指标。应按照“两个基本阶段、分两步走”的发展路径,即在今年和“十二五”前两年,着力于强基固本,集中力量抓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发挥优势,逐步缩小与周边发展快的市州的差距;在“十二五”后三年,着力于追赶跨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提速,力争使工业总量和增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赶上并超过周边发展快的市州。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应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
1、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应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通过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建筑材料、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发展水平。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紧紧围绕省上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陆上三峡”的战略布局,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投入;以华能热电联产、西北大型风电场工程建设为依托,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成套设备、煤化工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产业和产品结构,逐步改变轻工业太轻、重工业太重的现象,实现“两高一资”向“两低一资”的转变,使产业结构趋于优化;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市场竞争力,尽快解决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上游产品多、下游产品少以及企业管理粗放等问题,使企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力争在以结构调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
2、把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实践证明,一个特色优势产业一旦形成,可以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快速聚集,产生“聚变效应”,推动整个经济快速增长。天水市工业能不能强起来,能不能成为联动一、三产业的纽带和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关键取决于能不能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我们在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中,应树立“以特做优、以优做强、以强做大”的理念,力争通过六大主导产业的率先突破,带动其它产业、其它领域的发展。应高度重视“招大引强”工作,继续加强与酒钢集团、陕电集团、西飞集团、湘电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大引强、强强联合,引进一批事关全市工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发展、加快发展。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应紧盯国家投资方向,找准国家政策支持的领域,切实把项目工作的重点放在与国家财政、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的对接上。抓好新材料、新能源、技术改造、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项目的上报和审批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开工建设,做到依托项目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
3、把加快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应突出科技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一是突出技术创新。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大幅度提升企业装备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融资政策,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坚持把深化产学研结合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需求,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结成技术合作联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二是推进品牌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特”字上做文章,走特色品牌发展之路,实现“制造优势”向“品牌优势”跨越;在“创”字上下功夫,走品牌创建之路,加大品牌创建力度,落实名牌奖励政策。三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和原动力,当前要重点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结合天水市企业实际,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力争在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方面有新发展。从长远看,天水应谋划创办理工大学,为培养工业人才奠定基础。四是加快机制创新。引导企业实行按劳动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形式,使收入分配向科技、营销、管理等岗位倾斜。各企业应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人事制度、用工制度,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机制创新步伐,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把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是积极组建天水市工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推进国企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有效平台。二是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完善决策程序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效的制衡关系;通过不断理顺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老(党委会、职代会、工会)“三会”关系,推进企业党委会成员和董事会、经理层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三是优化股权结构。通过设置国有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措施,推动企业股权多元化发展。通过解决一些企业空置股本、股权过于分散等实际问题,更好地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5、把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作为壮大工业经济规模的基础。一是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应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公司和企业互保融资担保机制,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推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质押等新型抵押方式,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定期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会、项目推介会等系列活动,争取信贷投入的最大化。二是努力做好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引导企业树立资本经营的新理念,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星火、海林、风动、锻压等成长型企业逐步上市融资。三是完善财政扶持工业经济发展机制。根据政府财力发展情况,逐年加大对工业的投入,着力抓好小企业孵化、成长性企业扶持、骨干企业培育工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6、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认真实施《天水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全省七大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方面,应着力打造天水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基地;在十六条产业链中,依托星火、锻压、风动等企业,培育发展“制造—回收—再制造”产业链;依托华天、长开、213、电传所、电缆厂、6913厂、天光、庆华等企业,培育发展西部电工电器工业产业链和集成电路封装产业链。重点抓好节能减排项目的申报,争取国家节能技改资金。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节能降耗减排结合起来、与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与强化管理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淘汰落后产能,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新型节能环保产业,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
7、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实现土地集约和产业聚集的有效平台。应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产出”和“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共享”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生态环保、节约用地、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五大原则,树立“高水平发展是财富,低水平发展是包袱,没有规划不成园区”的科学理念,科学规划园区布局,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切忌盲目建设、急于求成。探索工业园区发展的新模式,对于在原有基础改建、扩建或改造的园区,应按照现有资源条件,科学规划;对于出城入园的企业,要正确引导,合理布局,突出工业特点,便于产业聚集,形成整体规模。以加快建设增量和提升改造存量为主线,以产业循环发展为宗旨,以基础设施和骨干项目为抓手,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产业发展由简单集聚向相互形成链网转变;企业之间由自成体系向相互关联转变;入园项目由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招商引资由依靠优惠政策向依靠优化环境转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园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园区工业的基地平台优势及聚集效应,为实现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新闻推荐
市第一人民医院舟曲暴雨、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大干部职工心系灾区,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送温暖、献爱心,共为灾区捐款58940元。(张景文)廿铺工业示范区各企业...
清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清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