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皇故里觅芳踪 秦安县女娲文化博物馆见闻
6月18日,位于秦安县陇城镇的女娲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日前,记者走访了该馆,对这座全新的博物馆进行了探访。
秦安县女娲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女娲祭祀广场东侧,毗邻女娲祠,附近还有一条明清老街。女娲文化博物馆占地10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一层为展览区域,二层是游客接待中心等功能区。展厅正中“女娲文化博物馆”的大字前,摆放着一座由清华大学捐赠的雕塑,伏羲和女娲手臂上举,尽显力量之美,也凸显了博物馆的主题。“我们还要在这里放一座女娲补天的雕塑。”女娲文化博物馆馆长杨平胜告诉记者,目前博物馆还在不断的完善当中,现在看到的只是它的雏形。
目前,馆内展出的多为秦安本地的民俗、文化特产,手工艺品、大地湾彩陶、名人名家的题词,以及记载着与女娲文化有关的古籍史料。馆内有一座沙盘,复原了女娲时期人们的生活场景:女娲蹲坐在地抟土造人,河水款款流过,猛兽饮水嬉戏,一片自然祥和的氛围;馆内还用一面墙的红砂岩浮雕讲述了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杨平胜说,女娲炼石补天,体现的是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更是造福百姓和大众的精神内涵,游客进入博物馆,可以根据这面墙最直观地了解到女娲文化的内涵。
据了解,女娲文化博物馆从策划到建成仅用了4个月,但筹备却用了5年。这座由秦安县政府、陇城镇政府联合女娲文化研究会共同筹建而成的基地,筹备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信心,我们不知道博物馆能不能建起来,能建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得到社会认可?这是我们筹备中感到最迷茫的,也是我每天都会问自己的。”直到博物馆获得认可和好评,杨平胜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了。“每年的女娲祭祀大典过后,参祭游客意犹未尽,却找不到一处心灵的寄托。博物馆便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既可以了解秦安的女娲文化底蕴,也让当地群众参加女娲文化活动时,不再只是看热闹”。
走出博物馆,漫步明清老街,经历了岁月的洗涤,这条街已不复当年的风采。居民说,这条古街将要翻新,所有古建将修旧如旧,那时,这里将会是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街道。在老树下聊天的村民杨亚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女娲是我们的精神信仰,我们这里有女娲洞、女娲祠,也有每年的女娲祭祀大典,但就是缺少一个将这些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有了女娲文化博物馆,不仅给外地游客,也给我们本地人一个可以对外展示的窗口,我们很骄傲。”村民赵治家连连点头,他告诉记者,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开馆当天,他和朋友就进馆参观过,才发现很多本地的历史文化,连他这个土生土长的秦安人都不知道。
陇城镇地处关山、崆峒山和麦积山之间,更是越过关山的第一站,这里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三国古战场街亭遗址至今仍屹立着。
陇城镇是女娲的故乡。近年来,秦安县着力打造女娲文化品牌,以祭祀、论坛、展馆等不同的方式弘扬女娲文化,不断寻求女娲文化在当代的状态,诠释着它的精神内涵,揭示着它的现实意义。
“羲里娲乡”,伏羲女娲文化是天水市独有的文化资源,在伏羲文化在世界范围产生影响的当下,秦安县女娲文化的发展也正在迎来新机遇。陇城镇作为秦安县的文化重镇,被文化遗迹赋予了发展的新机遇,曾经,女娲文化论坛为女娲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现今,女娲文化博物馆的建成,又为女娲文化提供了现实载体。
每年一次的女娲祭祀大典,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全球华人的目光。通过每年的祭祀大典,人们看到了秦安的发展,秦安也在打造女娲文化上,不遗余力地创新。“巍巍陇城,悠悠娲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女娲补天造福于民,现代社会,借助女娲文化推动秦安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惠及大众,女娲文化精神有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力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在新时代会凝聚成一股强大的、不屈不挠的力量,推动中华文明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女娲文化博物馆一角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郭琦2019年6月21日,在公祭伏羲大典的前一天,秦安县陇城镇举行了盛大的女娲祭祀典礼,不同于往年的是,今...
秦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秦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