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遭遇自然灾害,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下曲葡萄:发展之路在何方

天水晚报 2018-09-07 11:44 大字

摘下葡萄后,果农要将里边的裂果、坏果逐个剪掉。

□本报记者 裴婷婷

作为天水葡萄的主产区,麦积区下曲村种植的葡萄尤为出名,而“下曲葡萄”是麦积区范围内山地葡萄的统称。近年来,受天气、市场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天水市葡萄种植面积日益下降,产业发展也受到冲击。那么,作为天水葡萄产业的龙头之一的下曲葡萄现状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今年一串葡萄基本要烂掉30%到40%。”

提高果品质量、延长葡萄销售期,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8月30日,记者来到麦积区下曲村,漫山遍野的葡萄园里本该是一派丰收繁忙的喜人场景,如今却显得颇为冷清,往年拥挤的田埂小道突然宽敞许多。

“从早上到现在,我这里近10个工人一直在挑拣葡萄,要把裂果、坏果全部剪掉,就这样挑选过的客商还是不满意。”下曲村村民肖志峰告诉记者,今年一串葡萄基本要烂掉30%到40%,想要挑拣好一筐15公斤的优质葡萄,基本就要剪掉将近一半的烂果。

肖志峰表示,以前一串葡萄剪下来就可以直接交给客商,但今年却要修剪五六次,你看这边都只是今天一早上修剪后需要倒掉的葡萄。顺着肖志峰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有成堆的葡萄等待掩埋,他告诉记者,一旦葡萄裂开就会发生霉变,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影响其他好果也霉变,必须赶快剪下来在地头处理掉。

据介绍,由于今年连续大雨的影响,葡萄大都品质不佳,裂果和落果很多,基本半串都坏在了地里。肖志峰种了3亩葡萄地,往年要挣两万多元,今年最多能卖三四千元,就连前期投入的农药化肥钱都出不来,更不敢去算人工,“我们家还算是比较好的,还有葡萄能销售,有些果农今年直接整个葡萄园子都颗粒无收。”

村民王春云拉着记者来到他的葡萄园,放眼望去园子里稀稀拉拉的挂着几颗泛红的葡萄,架子上葡萄叶显得了无生气。“今年就等于白干了,既赔人工又赔钱。”王春云叹了口气说,自己明年不准备继续种葡萄了,想外出去打打零工。

葡萄的品质不及往年,而且产量也下降了近一半。”

前几年在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下曲村的马路被前来收购的车辆挤得水泄不通,如今葡萄市场却是一片萧条。

“今年的客商比往年减少了近60%,因为连续遇到霜冻、冰雹、雨水侵袭,今年葡萄的品质不及往年,而且产量也下降了近一半,有的村组甚至颗粒无收,连葡萄树都被打坏了。”下曲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数量不多品质欠佳,这是今年前来收购葡萄的客商不多的原因之一。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年外地客商都不多,今年最为明显。除了受天灾的影响外,主要因为葡萄种植区域越来越多,客商选择的地方多了,而且要求越来越高,一旦葡萄品相不佳就都不来了。

采访中,村里的代办王仁军正带客商前来挑选葡萄。“价格可以再商量,但是我必须要好货,就是这个标准。”来自四川的客商表示,现在的消费者宁可高价格也要吃优质的,所以越便宜的货越没人要,拉上好货才能赚钱。

村民肖志峰告诉记者,今年葡萄价格整体比往年低1元钱左右,虽然套袋葡萄的收购价还是在4.8元/公斤,但实际上能卖到这个价格的葡萄却很少,大多都是以每公斤3.6元左右在出售,一些品质差的甚至卖到每公斤1.5元毛钱。以前肖志峰的果园最少能产1500公斤葡萄,但今年却只能产不到500公斤。

有的村民把地送给了亲戚朋友,有的开始改种其他果树。”

下曲村地处麦积区城郊,从70年代种植巨峰葡萄以来,下曲葡萄因其透光好、果品质量高享誉省内外,成为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如今,面对这个曾经的“金疙瘩”,当地村民也有着颇多无奈。

“这几年,葡萄的地头批发价基本都在每公斤4元以上,但我们的成本费却一直在涨,特别是在今年,种植葡萄能够保本就不错了。”下曲村民刘大爷种植葡萄近30年了,今年种了6亩,全部都是套袋葡萄,他给记者算了算,按这几年葡萄的行情,自己每年的收入还不如外出打工的高。

今年因为葡萄裂口坏果严重,他不得不请人在园子里挑拣,而这每人每天100元的费用,他也得算到成本里。

刘大爷告诉记者,每公斤4元的收购价,除过皮其实就是3.6元/公斤,有时候客商验货还会便宜几毛钱。“葡萄现在真没办法种植了,村里现在有的村民把地送给了亲戚朋友,有的开始改种其他果树。”

下曲葡萄主要销往外地市场,除了等待客商前来收购,这几年当地村民也会自己将葡萄运往陇西、临夏等地,但销售方式比较单一,并没有涉及葡萄产业的深加工。

“酿酒葡萄是专用的品种,而我们种植的葡萄品种主要是以巨峰为主,是鲜食葡萄,糖度不够。酿酒葡萄大多分布在河西区域,虽然葡萄颗粒小但糖分很高。”麦积区果业局农艺师钱永波告诉记者,酿酒的葡萄有专门品种,像赤霞珠、黑比诺等其实都是葡萄的品种。据钱永波介绍,在麦积区花牛镇有一家名为康红的葡萄酒加工企业,但并没有进行生产。

随后,记者在天水市果业办了解到,麦积区葡萄种植面积占全市的80%,其余县区除秦安外均有种植,只是面积较小。截至2017年底,受自然灾害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天水市葡萄种植面积从7万亩下降到4.2万亩。

葡萄和其他水果相比,货架期比较短,而在同等销售期较短的水果中,葡萄的售价又不及大樱桃,所以果农在种植的时候会进行比较和选择。”市果业产业办的谢科长告诉记者,如同天水地区种植的梨子一样,之前种植面积要远远大于葡萄,如今却仅剩三万多亩,现在种植葡萄的果农也有不少都开始改种苹果或者大樱桃了。

葡萄是否可以和大樱桃一样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呢?“成熟的葡萄果肉比较软,运输时果粒容易碎裂、变质,大多数都会掉粒,而且容易压坏。”在秦州区,某快递的一个投递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还没有接触过网上销售葡萄的电商。

“葡萄产业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想要寻求发展,首先还是要提高果品质量、延长葡萄销售期,然后走品牌化发展之路。”谢科长表示,一个果品产业种植起来其实并不难,难得是维持下去和如何发展,在市场推动下现在的下曲葡萄正处于尴尬境地,但不可否认下曲葡萄在水果市场的整体需求是存在的,只要找到适合的发展之路,必将走出困顿,成为帮助当地果农增收致富的“品牌果”。

新闻推荐

安全为本 分类实施 统筹推进天水市农村危房改造三年攻坚实施方案出台

本报讯【记者罗双红】市政府办公室日前印发《天水市农村危房改造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方案》提出,要牢牢把...

秦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秦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