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蔓延 古韵凝聚 ——天水人眼中的第一、二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

天水晚报 2018-05-26 12:31 大字

作为参与了两届李杜诗歌节的本地著名诗人、学者,王元中说:“我们做了一件大事情,借助于诗歌的名义,为天水打造了一张具有全国影响的新的文化名片。”对于两届诗歌节,王元中说,第二届和第一届诗歌节有所不同,一是评奖的范围扩大,和第一届相比,第二届增加了“贡献奖”和“优秀古诗词奖”,这样的增加加大了“李杜诗歌奖”的涵盖性,也提升了它的影响力。还有就是评奖的关注点有所变化,第一届在文本的基础上同时也兼顾了诗人创作的社会影响性,第二届则较为集中于参奖作品自身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

王元中认为,“李杜诗歌节”的举办,对于天水文学,特别是天水诗歌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让天水文学特别是天水诗歌有了一种参与全国性对话的可能,诸多优秀诗人、优秀诗作的获奖和宣传,不仅普及了本地读者对于它们的了解,而且也为我们的诗人和作家树立了更好的参照和标杆。古人说“取其上者得其中”,好的参照和标杆的树立,是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天水文学的创作水平的。

不仅如此,诗歌节对于天水旅游的发展而言,让一些优秀的文化人走进来,近距离地了解和感知天水,然后借助于他们口头和文字的言说,高水平地将天水宣传和推介到更为广阔的空间;打造天水旅游的新的文化名片,增加天水旅游的文化和诗意内涵,从更为深刻的层面提升天水旅游的精神品位。

诗歌节是天水的名片 □王元中(天水师范学院教授)

2016年6月6日,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举办以来,天水市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李杜诗歌节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天水这片大地散发着诗意光芒,也让其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的美丽天水走进大众视野,并给诗歌爱好者一个互相切磋与交流的平台。

李杜光芒,诗意天水,在诗歌氛围日益浓厚的天水,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歌节”5月28日将在天水市人民公园启幕。在此,记者采访了天水市的一些诗歌爱好者,他们表达了对李杜诗歌节的喜爱和感受。诗意在这里蔓延,古韵在这里凝聚,就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诗意是人存在的一种高级的精神状态,诗意并不一定会产生出诗歌,但没有诗意绝不会有诗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座高峰。而这两位诗歌界的重量级人物都与古秦州天水有着极深的渊源,即天水是李白祖居地和杜甫寓居地。天水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来举办李杜诗歌节,倡导诗歌精神,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的确是一种站位极高的创意,它充分展示了天水历史文化的诗意侧面,通过诗歌节的举办,可以吸引全国诗歌写作者和诗歌爱好者走进天水,了解天水,近距离地感受和领悟天水历史文化丰富深刻的内涵。同时,李杜代表了中国诗歌的高度,是天下诗人所共同敬仰的诗歌巨人,以“李杜”命名的诗歌节必然会引起全国诗歌写作者的关注和参与,对促进当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会起到重大地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天水本土的诗歌爱好者,李杜诗歌节的举办首先让我增加了地域的自信感和自豪感,让我把诗歌的目光由远方收回到近处的山水人文,收回到鲜活生动的生活本身。“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的持续举办,必然会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为天水的一张宝贵的文化品牌和诗意标识。

让诗歌回到生活本身 □李雁彬(秦安县县志办工作人员)

妥金录作为校园诗歌节的主要发起者和参与者,对于李杜诗歌节的感情不言而喻,他说,前两届的李杜诗歌节是一场文化盛会,是诗歌界朋友的一次大聚会,成为宣传天水的一张名片,因为诗歌的缘故,天水这座城也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李杜诗歌节的举办更是推动了校园诗歌教育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也让我们对一年一度的诗歌节充满了信心,受到诗歌节的启发,学校积极开展儿童诗歌教育,将古典诗词诵读与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使天水的诗歌教育走向千家万户,让李杜光芒照耀诗意天水人家。读诗可以让孩子变得优雅有礼,写诗增强了孩子的自信,诗教润物无声,但我们能听到孩子成长拔节的声音。

同时,妥金录对于今后诗歌节的举办也给予了期待,他希望李杜诗歌节组委会能够将校园诗歌纳入诗歌节活动范畴,作为其中一项内容,与学校互动,让李杜诗歌节在走向高处时也能俯视大众,拥有更加深厚、广大的群众基础,把诗歌节做强做大,成为天水人骄傲的文化品牌和心灵盛宴。

诗歌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妥金录(天水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李杜诗歌节是弘扬天水优秀传统文化,续写李白杜甫在天水这片富有诗意的热土曾创造的诗歌传奇的一项高质量、高规格的文化盛会,是向外界推介天水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品牌。

李杜诗歌节两届盛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一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学者来天水参加盛会,更是通过采风活动让来宾们了解到了天水八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李白杜甫曾经抒写下的、散落在这片诗意土地上的璀璨诗文和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

李杜诗歌节点燃了本土诗人的创作热情,催生推介出了一大批非常有实力的诗人、作家,他们以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诸多文学形式将对故土浓浓的眷恋和深情厚意写进作品之中,热情讴歌天水,并带着以天水为创作背景、创作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走出浩浩东流的渭河,走出苍苍莽莽的秦岭,走向全国。

诗歌节点燃创作热情 □铁晓芳(张家川县张家川镇镇政府工作人员)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风刮了一千二百多年,终于刮起了天水人对李杜的眷顾。

最近我发现,读诗的人越来越多,从齐寿山到人民公园,到处都洋溢着李杜的气息,我不知道诗歌能给人们带来什么,但我知道诗意的人生优雅别致,诗意的天水古老绚丽。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马上就要举办了,它的举办对传统文化的重塑和架构有着积极的作用,也对诗意天水、文化天水发展和宣传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李杜诗歌节的宣传,让世人知道了古秦州与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诗人的渊源,也增强了我们天水人的自豪感,更是增加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发挥了天水本土的文化资源优势。麦积山、南郭寺这些景点我们不止去过一次,但在李杜诗歌节活动的衬托下,仿佛有了更深的含义。

诗歌节营造天水诗意氛围 □杨文军(天水诗歌爱好者)

诗歌让生活更美好 □罗 鑫(天水媒体工作者)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诗经》,到盛唐诗篇,再到今天,无论时光如何流逝,诗歌总是散发着光彩。李杜诗歌节这样的活动举办能唤起我疲惫生活中的诗意,让诗意存在得更有仪式感。这种形式就如同平时的节日一样,日子每天都在过,但是过节是对平淡生活的一种强调,虽然我们平常也会时不时用诗句感慨生活,但可能并不会意识到诗歌的真正魅力所在,李杜诗歌节的举办强调了这种美感。

一提起诗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能有点遥远,但它的确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歌让生活更有层次感,假如没有诗歌,我们在对事物的描述方式上可能不会这么丰富。对比一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和“好烦我想喝酒”可能就能看出来诗歌的重要性。你不经意间吟出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能就是诗歌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吧。

李杜诗歌节以诗歌为主题举办了各种丰富的活动,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展示在世人面前,对于天水走出大西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闻推荐

秦安:为贫困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

本报秦安讯【记者耀文】为帮助残疾人走出户外、享受阳光,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出行难和康复难的问题,近日,秦安县举行第二...

秦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秦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