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胡建强和他的乡村教育“试验田”

天水日报 2017-06-05 10:55 大字

□本报记者景春燕

2010年,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胡建强为了实现理想,告别“北漂”生活,回到老家秦安县办起了幼儿园,在并不发达的西北县城引起不小的轰动。一时间,胡建强和他的“百姓幼儿园”成为当年省内外多家媒体关注的焦点。

七年来,“百姓幼儿园”就像是胡建强的一块“试验田”,从最初的弥补本村学前教育缺失,转型为开始探讨和实验乡村幼儿新教育,获得了一些周边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也在困境中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许多现实因素都强烈地挤压、威胁着“试验田”的生存空间,他是该为理想而坚持?还是应该面对现实选择放弃?

近年来,胡建强一直给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着非常朴素的自然教育:观察植物生长、虫子的种类、垃圾分类、引入生态旱厕……这些都成为孩子们参与思考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个好的实践。

“胡老师,我发现了一只虫子。”一个孩子一边朝胡建强跑过来一边兴奋地喊着。

“生态和科学是混在一起的,我经常会让孩子们拿放大镜观察院子里的虫子,然后先画出来,再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内容。这样的课我们每周四都会有一节,已经坚持做了很多年,孩子兴趣都特别大,家长不是很接受。家长觉得孩子蹲在那里动不动就十几、二十分钟,不写字非得弄虫子,他们就不理解,有的还为这个把孩子转到了别的幼儿园。”采访中,胡建强一边陪着孩子们看虫子,一边对记者说。

同样令家长不理解的是,胡建强还总爱组织孩子们玩泥巴。“就艺术而言,我个人更喜欢树枝、泥巴这些原始的材料。”胡建强说,叶堡村有一种红色的胶泥,质地细腻,他经常给孩子们每人分一大块胶泥,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泥巴捏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孩子们玩泥巴都很开心,可家长觉得应该给孩子买那种彩色的橡皮泥,他们想不通,幼儿园为什么老是让孩子玩泥,把身上都弄得脏脏的。

胡建强告诉记者:“家长们总觉得我是研究生毕业,学历高,就应该给孩子教更多的知识,让孩子多识字,多做算术题,所以对观察虫子、玩泥巴这样的课程,大多数家长都不支持。幼儿园刚办起来的时候,我可能太理想化了,时间长了我也在思考,家长们的想法也没错,所以会妥协一些,在课程设置上也要适应家长的想法。我做过回访,这里有几个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不是很好,但孩子都很有个性,我相信他们会成长得很快。”

和胡建强自己的童年相比,今天的农村物质生活发生了一定的改善,曾经的梦想部分已成为现实。但遗憾的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少了快乐,增添了更多的压力,他们的成长之路成为父母亲望子成龙的缩影。

“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蒙蔽、抹杀了孩子们独特的个性,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合力,摧毁着每个孩子在他相应的年龄段应有的自我成长部分,‘百姓幼儿园\’要做的,不单是给孩子们灌输知识,更多的是将孩子们应有的成长空间还给他们,努力创设更多的体验和自我感知空间,逐步让孩子们获得自身性格塑造、情绪管理、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意识,能自发形成而非强加给他们。”经过七年的教育实践,胡建强和他的“百姓幼儿园”已经从以弥补本村学前教育缺失为出发点,转型为开始探讨和实验乡村新教育,获得了一些周边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呈现出在困境中的勃勃生机。

5月24日一大早,记者驱车来到位于秦安县叶堡镇的叶堡村。

村子虽然在镇上,但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村中没有排水沟,污水和黑色淤泥汇集在道路中间的凹陷处,人们只能从道路两边小心翼翼地靠墙行走。从镇政府门前经过,拐过两个弯,就来到了“百姓幼儿园”所在的农家院落门前。七年前,胡建强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的追梦之路。

2008年7月,胡建强从西北师大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研究生毕业。当年秋天,通过熟人介绍,他在北京著名的798艺术区为一家画廊担任策展助理,月薪3000元。

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有了喜欢的工作,吃住都有着落,胡建强感觉自己非常幸运。然而,仅仅几个月后,他就发现,要做纯艺术,自己在北京根本无法生存。“究竟想要些什么”“到底做什么才更有意义”,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十分迷茫。

胡建强出生于秦安县叶堡镇叶堡村,七八岁时,当工人的父亲就把他的户口转到城里,他也跟着父亲来到市里上学。因为有了农村和城市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胡建强心里一直徘徊着一种想法:城里的孩子从小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农村的孩子为什么不行?

当时的叶堡村只有一个学前班,招收5岁左右的适龄儿童,学汉语拼音、写简单汉字,算十以内的加减法。学前班硬件落后,教学思路老套,学生寥寥无几,大多数学前适龄儿童都跟家人在田边玩着泥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胡建强心里冒出一个强烈又清晰的愿望——“回秦安老家办幼儿园,把幼儿学前教育新的理念渗透到乡村,为自己成长的乡土做点实事。”

阅读了许多学前教育方面的书籍,做了方案,胡建强毅然辞去北京的工作,在朋友、家人和乡亲们不解的目光中回到了叶堡村,滋润他成长的乡土成了他继续追梦的源泉。

尽管父母不理解,儿子为何放弃城市的体面工作,跑回山窝窝办幼儿园,但还是默许了胡建强的决定。老家的院子成了幼儿园的活动场地,房子成了教室和寝室,院子东边的一间土坯房被改造成了厨房。

2010年3月5日,“百姓幼儿园”正式招生了,胡建强的“理想”之路开始向前延伸……

“高学历的城里小伙子回乡创业是‘作秀\’还是‘做事\’?”胡建强的创业事迹经媒体披露后,引发社会密集地关注与热议,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等媒体纷纷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

“这两年,大学生毕业后创业的很多,周围的人观念也慢慢转变了。可是,当年我的行为挑战了农村人供给大学生的底线,所以才会受到关注。”5月24日,坐在“百姓幼儿园”的一间阅读教室里,胡建强感慨地回忆道。

第一学期招生,只有7个孩子,老师就胡建强一个。邻居们在议论,对幼儿园在观望,顶着巨大的压力,胡建强硬是把幼儿园坚持办了下来。

1、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滋润他成长的乡土成了他继续追梦的源泉

4、只剩19名学生,理想苦苦支撑探索之路

与大多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学习识字、练习算术相比,“百姓幼儿园”的孩子们主要学习的课程显得有些“另类”。

“身体运动,艺术教育,生态自然教育,语言教育,这四个方面是‘百姓幼儿园\’主要的教学内容。我不是要把一个乡村的幼儿园做成城市化,环境、硬件都像城里那样优美先进。我觉得,农村的幼儿园就应该拿我们身边的东西,比如木头、石头、树叶、天空等,给孩子还原一个乡村,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美。让他们知道,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可以生活得很舒服,很艺术。”胡建强说。

学习艺术的胡建强把“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绘在院子的墙壁上;厨房泥墙上画有毛泽东、鲁迅、陶行知、林肯、爱因斯坦等中外名人的头像;阅读教室里,半截树墩子就是孩子们用来坐着看书的原生态小板凳;院子里,树墩埋成的“梅花桩”就是孩子们下课后的游乐场……幼儿园院子里的许多小细节都体现着胡建强的教育理念。

在幼儿园的东北角,有一块用红砖和碎木头围起来的菜地,围墙上用小树枝拼着“种植吧”的字样,菜地里种着绿油油的小葱、油菜、白菜等。

“小朋友们,明天中午吃饭时,我们就可以吃上自己亲手种的油菜了。”上午11时许,明媚的阳光下,老师刘倩思领着幼儿园的19个孩子们,围在“种植吧”前观察蔬菜的长势。老师的话音刚落,伴着稚嫩的叫好声,孩子们高兴地拍起小手。

“这是2016年我们开始做的一个由法国驻华大使馆发起的‘种植吧小园丁\’项目,现在已经是第二季了。”胡建强介绍说,“种植吧小园丁”由法国驻华大使馆和法国种子生产商利马格兰共同发起,利马格兰公司提供种子,参与的学校为学生提供肥料、土壤、栽培场地,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并收获作物,以期培养更多小园丁,让他们享受种植、照料植物成长的乐趣。

“现在农村的孩子也越来越城镇化,所以我一直想把乡村的资源做成幼儿园的课题,‘种植吧\’这个活动恰好实现了愿望。”胡建强指着“种植吧”里的蔬菜说,“去年第一季的活动,我们做得很精心,请了一个孩子的爷爷来给孩子们教育苗,教堆肥。孩子们每天要劳动,浇水、松土、捉虫,孩子们陪伴植物成长,一直到收获。我的想法是物尽其用,我们利用‘种植吧\’给孩子们讲农家肥,讲循环,让他们亲眼目睹如何把农家肥运用到大自然中。孩子们吃到自己种的东西后都很自豪。去年七月,参与种植的六七十个孩子,每人都得到一块法国驻华大使馆颁发的奖牌,孩子们都超开心。”

2015年10月,胡建强东凑西借了十几万元,在幼儿园院子里新修建了一排教室。在修建教室的过程中,他带着幼儿园的孩子们通过绘画、摄影、语言等方式,把“一处建筑物的修建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把身边的事儿做成一次主题活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胡建强说,那是“义工计划—百姓幼儿园”的第一次主题活动。北京有一个公益组织名叫“造空间”,2013年至2015年,“造空间”负责人琴嘎多次对“百姓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被艺术教学艰难的处境以及胡建强对梦想的执念所打动,决定发起——“义工计划—百姓幼儿园”,有针对性地组织、邀请艺术家、设计师、艺术教育工作者来到“百姓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通过绘画、戏剧、舞蹈、音乐、雕塑、设计等形式,以平等、自由、爱、乡村生活为核心,为孩子们搭建发挥自由想象力的平台。如今,“义工计划—百姓幼儿园”已经举办了14期。

“我想通过努力,尽可能多地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一扇与外界交流的窗口,这种体验会给他们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这扇窗或许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胡建强说。

2、给孩子还原一个乡村,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美

中午11点40时,孩子们洗完手坐在教室里等待开饭。清点人数,小餐桌前一共坐着19名学生,其中一个“小不点儿”,是胡建强三岁刚过的儿子。

从2016年9月开始,“百姓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显得异常艰难。由于教育政策的偏移和幼儿园硬件、软件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幼儿园至今尚未获得办学许可,每个入园的孩子也就得不到国家发放的保教费补助,这意味着孩子们无法从幼儿园阶段起建立学籍,直接影响孩子们小学入学问题。因此,2017年3月开学时,幼儿园的学生数量骤然减半。

“从幼儿园落地到现在,你投入了多少?截至目前赚到钱了吗?”记者问了胡建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这个院子就是我全部的积蓄。买设备,修房子,前后投入20多万元,赚的钱全投进去了,修房子借的几万元债还没还完。”胡建强苦笑着说,“剩下的这些孩子可以说是我的‘铁粉\’。现实和理想差距很大,从7个孩子开始,发展到学生人数最多时达近百人,那时幼儿园每学期能赚上万元。2016年前半学期,赚不到钱也不会饿肚子,可是从2016年下半学期开始,特别是今年3月开学,由于公办幼儿园有补助,我们的生源一下子减少了。幼儿园基本上一分钱也赚不到,还有两个老师要发工资。”据介绍,“百姓幼儿园”每个孩子一学期的学费是500元,孩子中午在幼儿园吃一顿饭,伙食费每月大概60元,“这学期估计还要往里倒贴钱。”胡建强无奈地说。

在胡建强的微信里,记者看到这样一段介绍“百姓幼儿园”的文字:“百姓幼儿园,我们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教育,把农村地区的乡土资源引入到学前教育当中,注重乡村孩子们的成长体验、生存能力以及身体健康,培养分离与协作能力,亲近自然以及关注环境保护,进行科学与艺术的探索等,引导他们在现有的环境中快乐成长,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还原美好的乡土中国。”

园内建筑面积250平米以上,室内活动空间6间,室外活动空间700平方米,有自购以及受捐图书超过3000册,有相应的阅读空间、图书管理设施、放映设备以及活动工具等……

“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下学期学生数量可能还会更少。七年前,7个孩子的时候为了理想我能坚持,可现在我自己也有了孩子,还要养家,如果往里倒贴钱,幼儿园可能就办不下去了,我就得另谋出路。”说起今后的打算,胡建强谈到自己的设想。他说,城市里的孩子都有“青少年活动中心”,针对乡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他准备把自己经营多年的“百姓幼儿园”打造成一个公益性质的、适合学龄儿童课余活动的“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旨在推广乡村儿童的阅读以及艺术体验,让孩子们能在阅读中拓宽视野,从小受艺术熏陶而发现生活的美好。

“名字我也想好了,就叫‘百姓书院\’。‘百姓\’两个字用了多年舍不得丢掉,就像当初办‘百姓幼儿园\’的初衷一样,让乡村的孩子从幼儿阶段开始公平地接受‘平民素质教育\’。”胡建强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王益区产业脱贫抓“大”不放“小”

本报讯(记者张红通讯员鲁小闯)王益区在产业脱贫攻坚中坚持“一二三产互动、城乡经济共融”及“***、产业增收”的总体要求,以规划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以投入为保障,充分调动和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

秦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秦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