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政迈大步 民生更幸福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民政工作综述

天水日报 2016-10-08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何郁

民政迈大步,民生更幸福。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不断探索社会和谐进步方略,全面履行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职能,民政在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为全市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促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着力带领全市人民实现美好愿景:

五年间,全市共发放城市低保金135222.45万元、农村低保金248243.36万元、五保供养金24336.16万元。医疗救助困难群众2100052人次,累计发放救助金49472.54万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众23923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3652.57万元。累计投入各类救灾资金36246.6万元。

这些数字的背后,连接的是千家万户的惠民实事,给予的是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奔向新生活的希望。

高凤玉是秦安县陇城镇凤尾村农民,丈夫4年前因车祸去世,在她还没有从沉重的打击中缓过来时,自己又患上了食道囊肿等疾病,几场手术下来,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欠下十几万元外债,高凤玉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危难之时,镇上及时将她纳入低保,目前全家享受249元/人的二类农村低保,家庭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低保金起了大作用了,我吃的药和家里的开销都靠这些钱。”高凤玉感激地说。

“我们村有500多户村民,其中有89户低保户,另外还有6户困难户我们纳入了社会救助。”凤尾村村支书冯存福对我们说,“我们一定会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不出问题。”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天水市建立了“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三个***工作台账,积极实施“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提标、农村医疗救助提升、农村临时救助便民、特殊群体关爱、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五大工程,2015年末,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403241人,落实低保金66825.77万元;五保供养对象14887人,落实供养金6641.88万元;医疗救助困难群众517128人次,落实救助金7948.06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43300人次,落实救助金4652.14万元;救助受灾群众63万多人次。

“保障民生是民政工作的出发点,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救助、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国防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市民政局有关科室负责人说。

据了解,天水市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五年间市级财政累计投入1.8亿元支持部队建设。争取民政项目5类84个,完成投资4.65亿元。建成养老服务机构927个,设置养老服务床位14200张。累计为1696名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5600余万元。筹集近1亿元实施了各类慈善项目。累计发行福利彩票13.79亿元,筹集公益金5674.82万元。

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造福民众。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利益,无疑就是筑牢了社会和谐的基石。天水民政人正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政为民”的核心理念,为广大民众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新闻推荐

感受秦陇文化回顾红色历史 ——市文联举办文化采风活动

9月20日,兰州市文联和市文联《金城》文艺编辑部及《甘肃日报》文艺部组织省市部分作家及刊物编辑共12人,从兰州出发,赴天水、陇南等地区进行交流采风。据悉,此次采风活动是继2014、2015年河西、甘南...

秦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秦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