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劳务输转催开“富裕花”

天水日报 2016-05-04 12:07 大字

本报记者姬旺芳

从身无分文到固定资产过百万,从普通的打工仔变成现在的大老板,秦安县安伏镇伏洼村的伏中奎用自己十多年的勤劳和汗水诠释了一名普通农民的中国梦。

“如果不走出大山,到外面学本领、闯市场,或许我依然生活在山村里,过不上今天的好日子。”4月29日,伏中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触良多。

挣票子、活脑子、长见识,像伏中奎一样,成千上万的娲乡农民走出祖祖辈辈没走出过的沟壑梁峁,搭乘劳务快艇,纷纷到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淘金”。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群众选择在家门口务工,五营镇大地家园果蔬合作社打零工的蔡云花就是其中一位。说起劳务经,她告诉记者:“我家里到合作社的蔬菜园子,不到十分钟路程,每天忙到中午回去给老人、学生做个饭,下午又来上班,既挣了钱,也照顾了家里。”……现如今,秦安县乡村兴起了“务工热”,越来越多的群众纷纷把眼光投在周期短、见效快的“铁杆庄稼”上。去年,全县劳务培训3.245万人,完成就业资金农民工培训2900人;新注册“娲乡缝纫工”和“娲乡乘务员”两个劳务品牌;新建劳务基地5家,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1.25万人,全县境外就业人数达660人,创劳务收入逾17亿元。劳务工作实现了由“苦力型、松散型、低层次”的劳务输转向“智力型、技能型、高效型”的输转轨道,基本做到了培训一批、输出一批、稳定一批的目的,带动了劳务产业的稳步发展,劳务输转已成为秦安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激活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劳务经济催开了秦安县广大农村的“富裕之花”。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秦安县部分务工人员外出学到新技术后,纷纷回家乡开始兴办企业。2015年有790人回乡创业,政府也为返乡创业人员大开绿灯,积极营造创业环境,真正实现了有效就业和自立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和“领头羊”。

“一份劳力一分钱,空手出门满兜还,感谢党的好政策,农民致富路子宽”。一首《庄稼曲》道出了秦安山乡群众对外出务工的赞美之情。

新闻推荐

专题研究***保险工作

本报讯【记者杨璟】5月6日,副市长霍卫平主持召开有关专题汇报会,研究全市***保险工作。会上,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民政局、市畜牧局及有关保险单位负责人就农作物、蔬菜产业、果品产...

秦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秦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