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开始走教学生不再走读
“▲走教 ”老师给孩子们上美术课▲王小峰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2月24日,教育部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甘肃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有关情况。会上,天水市秦安县县长程江芬介绍了该县创新理念,按照“资源共享、联合互动、集中住宿、巡回走教”的思路,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学生不动老师动”,率先在秦安县陇城镇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建成了集食宿、办公、管理于一体的教育园区。今春开学,天水秦安山村校园里步履匆匆的教师身影,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由“学校人”变“园区人”
陇城镇位于秦安县东部,距县城45公里。陇城镇山川自然条件差距大,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校布点多,办学条件差,山区学生流动较大,教学质量偏低,教师不安心已成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障碍。2014年以来,秦安县筹措资金29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5亩,总建筑面积11244平方米的陇城教育园区。园区分为住宅区、办公区和综合服务区3个区域,于2015年9月建成,为陇城镇8所小学12个教学点142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
2月29日下午1点多,走教老师王小峰在群里给赵文丽、汪博等5位老师发了消息,让他们在园区门口集合乘车,然后自己背着手风琴,提着教案袋下楼,熟练地发动起走教用车,载着几位老师前往南片区的南七小学和上袁教学点“走教”。王小峰几年前就拿到了驾照,如今已是老司机了,正好自驾走教车为大家服务。
王小峰原来在陇城张沟附中教学,去年秋季开学,他成了一名“走教”老师。每天早上8时,他坐上园区的车按照镇里每周的统一安排,到不同的村子、不同的学校,去为不同年级的孩子上音乐课。“早上刚给上袁教学点学生上了两节音乐课,现在又赶到南七小学,每天至少有1到4节课,一周下来有二十多节课。”王小峰乐呵呵地说。
据介绍,园区实行“六统一”的运行模式,以中心小学为主体,与全镇各小学和教学点教师建立互动联合体,实行教师走教,校点一体化管理。各小学教师集中在园区统一食宿、统一接送,园区规划4个走教片区,每个片区配备专车1辆,每天负责接送教师白天到走教区学校上课,晚上在园区食宿、备课及开展教研活动,教师由“学校人”变成了“园区人”。
“走教”带来优质教育
秦安县教体局局长张耀清告诉记者,教育园区运行后,最大程度地解决了农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既便于管理,消除了安全隐患,又减少和杜绝了学生转学、辍学的现象。教师统一集中入园、统一调配管理后,园区针对各校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短缺学科实行教师巡回走教,做到了全学区各个小学和教学点开设科目全、开设课时足,保证了各校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记者在园区的走教用车上发现有手风琴、小型录音机、足球、篮球、乒乓球拍、跳绳、毽子和实验仪器等。原来,这是学区专门为走教教师配置的流动教学设备仪器包,这些教学设备仪器可以随车移动使用,既可以解决走教学校设备仪器短缺的问题,又减少了重复性投资,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我的两个孩子都在这村里上学,现在孩子回到家,就给我们讲去学校唱什么歌、画什么画了,可高兴了。”家住南七村的学生家长宋慧莲高兴地说。
采访中园区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老师集中住宿、巡回走教,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成本大幅降低。原来边
远山区教学点学生撤并到规模较大的小学上学,每天接送学生387人上下学,需校车14辆,费用4200元。现在改为接送教师,只需校车4辆,每天1200元,节约了3000元。如果按每年在校时间200天计算,一年可节约开支60余万元。再从课程开设看,巡回走教的3所小学和12个教学点的60个班级开齐音体美等课程共需456节,按编制需配教师42名,现在走教的一个老师可以给不同的学校上课,开齐、开足课时只需21名教师,如果对教学点年级学生数1—5人的班级进行复式教学只需19名教师就可以了,充分发挥了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兰州晚报记者哈丽娜文/图
新闻推荐
兰州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督指挥中心。本报资料照片 一张“一卡通”让广大农民对各种补贴及新农保、新医保明明白白,零距离服务让广大农村进城流动人口有了“家”的感觉,打造...
秦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秦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