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寻秦安境内佛塔造像

兰州晚报 2015-12-07 09:37 大字

佛塔造像栩栩如生

天水秦安县境内黄土深厚,不宜开凿洞窟,所以寺院和小型石佛塔非常盛行。2010年,甘肃省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佛教文物展,佛教文物最多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敦煌,一个就是天水秦安县。而根据一些相关资料显示,秦安县目前发现北周以前的佛塔造像比陕西全省都多(观点引述陕西学者的论文),极有可能为全国之最。

A

古代秦安佛教盛行

佛教在东汉初传入我国,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开始在中国扎根。由于秦安地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大量胡商、僧侣、使者往返于此,在这里遗留下了众多的佛教造像和佛教艺术珍品。11月30日,记者在秦安县志办翻阅大量史料,经对工作人员采访了解到,秦安县是甘肃省佛教文物发现最多的地方之一,目前发现北周以前的佛塔造像极有可能为全国之最。

秦安陇城西番寺积麦崖凿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前秦时,说明很早以前佛教已在秦安境内开始传播。秦安为前秦王苻坚的割据势力,苻坚为略阳人,诞生在秦安本土,对佛教非常推崇,在他的带动下,秦安境内的佛教活动非常兴盛。吕光是苻坚手下的一位名将,前秦灭亡后,吕光的后裔回归故里秦安略阳,在秦安广建寺院、佛塔,秦安境内几乎每一个偏远地方的寺院都有南北朝至北周、隋代的石造像塔存在。今秦安县城附近出土过大量吕氏后裔所建佛塔可以证明,秦安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达到鼎盛。

B

发现大量佛塔造像

2010年6月,甘肃省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佛教文物展,佛教文物最多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敦煌,一个就是天水秦安。除了馆藏的石造像塔、碑,多年来,秦安县志办工作人员李雁彬等人在各乡镇山村走访调查中遇到了许多散落在民间寺院庙宇的石造像,这些造像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年代从北魏之前到隋代的均大量存在。除此之外,秦安有两千余从事文物收藏的人,他们手中也有大量历年收购的石造像等。邢泉村的可泉寺在解放前完整保存着一座上雕数百佛像的石塔共十数层,后来埋于地下。如此多的造像塔充分证明秦安在前秦到隋代时的佛教盛行情况。

现今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中的国家一级文物石造像塔西魏大统十二年权氏千佛塔、西魏大统二年权氏造像塔、北周王文超造像碑(即“还鴮寺”碑)等,其上皆有发愿文、人名和年号。另有隋代石观音菩萨立像等精美绝伦的菩萨造像。秦安县博物馆所存历年出土的造像亦不下百座,其中最为有名的为1990年发现于原郭集乡邵庄村的“大统四年”石造像,现藏于陕西碑林的北周建崇寺造像碑也是很有名的造像碑。

C

寻找慰藉超度亲人

据介绍,南北朝时期天水民间几乎家家供奉佛祖,户户有佛造像,既有石造像,也有铜造像,还有木刻佛像;既有佛造像塔,也有造像碑。

2014年8月,秦安县志办李雁彬等工作人员在考察中发现了后秦石造像以及刻于山岩上的文字,记载了后秦时秦安境内民间捐造佛塔的历史,其字体千姿百态,风格各异。从这些记载中大致可见,秦安锦带峡的山岩峡谷中,历史上千佛齐聚,钟磬常鸣,佛号不断,香烟袅绕,一生超越的净土安慰着饱经战乱之苦的苦难民众。通过秦安境内的这些石造像的发愿文可以看出,在东晋南北朝时期,那些守候在家的妇女们怀着哀伤悲痛的心情,在佛前发愿,超度他们战死疆场的亲人早登极乐,所以现在能看到佛教遗存在秦安大地上的石佛造像、塔上的供养人和造像主一般都是贵族妇女。

经历数千年之后,随着中央政权的加强,陇右氐羌等少数民族逐渐与中原汉族融合,境内刻石造像的习惯逐渐消亡,但留下了许多佛教古迹和遗物。明代胡缵宗在《秦安志》中记载:“秦少寺而寺又多陋,兴国之佛殿奇巧稍为可观焉。”反映出秦安明代的寺院较少,寺院多已成为古迹。兰州晚报记者哈丽娜文/图

新闻推荐

闽南村民为秦安籍烈士守墓 54年福建天水两地联动烈士的亲属找到了

何世钦烈士旧照资料图片3月28日的《闽南日报》在福建省南靖县坎仔头村龟仔寨自然村凤梨山上的一片香蕉园里,有两座革命烈士墓,其中之一便是天水...

秦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秦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