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司法调解员的多味人生 ——记秦安县兴国镇司法所司法助理员赵萍本报记者 景春燕
今年40岁的赵萍是秦安县兴国镇司法所的一名司法助理员。6年时间里,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主动做好调解工作,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纷争,为辖区居民创造了祥和安宁的生活环境。
11月12日上午,记者跟随赵萍来到秦安县南关村丰和巷,对不久前刚调解完的一对父子之间的房屋宅基纠纷进行回访。今年8月,这对姓刘的父子因划分宅院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又因其他家庭成员的参与,一度导致父子间的矛盾冲突升级,甚至出现了儿子要拿砖头打父亲的事情。赵萍走访村组干部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从法律、伦理等方面多次耐心地给父子两人做工作,并通过丈量对院子进行了划分,并说服两人对划分结果进行了公证,使得父子双方重拾亲情,化解了彼此心中的积怨。
回访中,赵萍在得知父子两人如今相处正常,儿子也能对父母尽到赡养义务时,开心地说:“调解每一起纠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调解到让双方不再像仇人一样了,让他们平平安安地和好了,正常来往了,我心里就安然了。”
结束了回访,时钟已经指向了中午12时。赵萍一路小跑朝着儿子的学校方向赶去。由于丈夫在乡镇工作,正常情况下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公婆家又不在县城里,所以接送刚上一年级的儿子上学放学的担子自然落在了赵萍身上。然而当她赶到校门口时,在约定好的地点却不见儿子的踪影。沿着放学回家的路寻找到家门口时,儿子正捧着一本语文书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等着她。赵萍说,由于调解工作的特殊性,像这样约定好的时间接不上儿子的情况时常会发生。“有时候回来看到儿子坐在楼梯口上,人家的孩子都回家写作业吃饭了,心里还是有些难过。”让赵萍觉得心中亏欠的,还有自己的父亲。赵萍的父亲今年已经83岁了,患有严重的脑血栓,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担子,作为女儿的她一个月最多只能回家探望一次。
当家庭和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赵萍总是把工作放在首位,穿梭在各居民楼院和居民家庭中,尽职尽责去调解一场场矛盾纠纷。六年来,她先后接待来访236人(次),调解处理家庭、邻里、婚姻等各种矛盾纠纷169起,预防纠纷发生52起,件件完成得干净漂亮。
新闻推荐
老干部传帮带新干部进步快 ——秦安县王尹乡村“两委”换届见闻本报记者王晓馨
2013年12月23日一大早,已经连任三届的秦安县王尹乡尹川村党支部书记鲁瑞就带着新当选的村党支部副书记尹亚军,到党员尹继思家了解情况,听取村民对新班子和村里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前往下一...
秦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秦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