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土下的城邦

天水日报 2013-07-21 14:16 大字

(一)

新华社兰州10月21日电(记者冯诚谭飞张燕)考古专家们历经20多年研究后认定,大地湾遗址史前聚落所展现的从一般聚落发展为中心聚落的演进过程,是我国目前在同时期遗址中唯一的发现,可认为是华夏先民从乡村向城镇发展变迁的最早见证。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郎树德副研究员日前在遗址现场告诉记者:“我国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只有大地湾能在一个遗址内提供原始聚落历经3000年的发展轨迹,揭示聚落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完整演进过程。”

2002年岁末,新华社播发这篇题为《大地湾遗址:从乡村向城镇演变的最早见证》的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大地湾的散文。在那篇文章里我写道:“如果大地湾不是在5000年以前被彻底埋葬,如果大地湾一带能形成如当年希腊、斯巴达、雅典一样的城市,其后的中国社会发展史,还会不会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那样呢?”

这其实是一个永远都不会有答案的疑问。

因为大地湾文明连同她前后延续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已在呼啸而来的浩荡黄土下归于沉寂。就在半坡村和河姆渡被发掘好多年以后,大地湾——这座位于西秦岭北坡秦安县五营乡的原始社会遗址,还覆盖在厚厚的黄土之下。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只能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只有5000年。

然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秋天,一位农民在渭河支流清水河畔南面的坡地上犁地,就在闪亮的犁铧深入到这片坡地某一个角落泥土深处的一瞬间,黄土下竟突然蹦出了一只五彩斑斓的彩陶!这只饰满鱼纹、水波和简单记事符号的陶罐,犹如一轮倏然从沉积千年的黄土下跳跃而出的太阳,使黄河中上游中华远古文明子云破天开,呈现出令世人震惊的炫目光彩。

在此后断断续续二十多年间,考古人员从那里先后发掘出一万多件陶器和石器,以及200多座新石器时期房屋遗址,一大批墓葬、灰坑、灶址、壕沟。

沉睡于地下整整七八千年的大地湾氏族社会遗址神秘面纱一经揭开,中国考古界欣喜若狂。他们自豪地向世界宣告,大地湾考古发现证明,发源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中国远古文明史,不是5000年,而是8600多年。

“而且这还不一定是最后的结论。”曾经一直参与大地湾考古挖掘工作始末的大地湾文管所所长对我说,“总面积235平方米的大地湾文化面积,我们才挖掘了1.38平方米。让世界震惊的发现,说不定还在后面。”

脚步落在那座被考古界称为“原始人大会堂”的巨型房屋遗址上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就生出了茫茫疑团,至今无法解开:从距今8300年到距今5000年期间,大地湾人到底是依靠什么力量,在清水河之阳这片坡地上能够持续生存3000多年呢?

三千年,对于一步一步走向文明的人类历史进程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从商汤灭夏到现在,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也无非经历了3000多年历史岁月。那么在大地湾文明从萌芽、发生、发展,到达最后辉煌的这3000年间,大地湾人是不是仅仅创造了这些深埋在黄土下的村落屋舍、精美彩陶,我国最早的地画、最早的文字,以及世界上最早的高标号“水泥”?

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呢?除了眼前可以看到的这些遗迹、遗物,我们还能以何种方式复原或者想象大地湾那历经了3000多年而长盛不衰的生活景象呢?

带着理不清的疑问,我从六七千年前大地湾人给我们留下的那一片残垣断壁中走出来的时候,馆长告诉我,就在这座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三进三开门岩石人巨型建筑周围,还掩埋着发掘后又回填的100多座房屋遗址。

西安半坡村原始人聚居区内,仅仅发现了40座房屋遗址;比大地湾晚了一两千年的大汶口,也没有发现更大的聚居建筑群落。这或许就是郎树德先生将这里视为我国远古时期城市前身的理由吧?

在一个地方聚集了那么多房子,不是城市又是什么呢?

(本书修订版天一书店有售)

新闻推荐

柴金祥深入秦安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本报讯【记者孙燕芸】6月份以来的多次强降雨使秦安县受灾严重。7月24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柴金祥深入秦安县王尹乡、云山乡察看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在现场察看了王尹乡...

秦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秦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黄土下的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