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助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甘肃日报 2012-07-20 00:54 大字

助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本报记者 宋振峰

现代化大农业需要怎样的生产组织形式?如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的跨越?首先就是要有效地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土地、农机、人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集中连片、大规模、高质量的梯田,从土地这一环节入手,使甘肃省农业生产由个体生产逐渐向集约化经营发展成为了可能,促进了土地的经营流转。如今,一批有实力、有技术的公司和农业专业户及农业专业组织纷纷在梯田搭就的平台上,适度扩大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开始起航。

30岁的通渭县平襄镇中林村村民刘志,今年一口气流转了2025亩地。站在中林村马岘梁,三个山头两个山弯,都是刘志流转来的梯田。

“如果这些山地没变成梯田,全是陡坡地,农业机械干不了,不好种,流转这么多地,不成了自找麻烦?”刘志告诉记者,她家以前48亩的山地,就种些小麦、胡麻,因为没精力操心,18亩地都撂荒了。去年全部变成梯田后,她先是承包了300亩地,全部种玉米,给自家养的猪做饲料。猪养得好,今年开春,她又流转了2025亩地,其中光洋芋就种了1525亩。

“流转这么多地,是因为我算了一笔账,自家的48亩地,一亩赚1000元,也没多少钱,现在2000亩地,一亩做最坏的打算,挣100元,也有20多万元。”刘志说。

“随着梯田建设工程的实施,土地质量得以提高,加上当地优势林果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土地流转的新现象,这是我县农业发展的新突破。”天水市秦安县县长程江芬介绍说。在秦安县,天水信丰公司按照“基地+农户”的方式,流转土地5000亩,建设高标准的苹果生产基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前年,在政府的帮助下,秦安县云山乡张湾村村民陶保余家的8亩坡坡地全部修成了梯田。他将地全部租给了信丰公司,每亩租金每年400元,两年下来,已领了6400元。同时,他又在信丰公司建设的苹果基地干农活,信丰公司又给他每天发60元钱。

成方连片的梯田,催生着土地流转经营,让少部分人种大部分地。借此,现代农业从单干走向合作、从分散走向集约,释放出巨大生产潜力。

新闻推荐

双联行动送温暖 李洼村里喜事多

本报记者 吕宝林11月20日下午,秦安县西川镇李洼村的山梁上,一辆大卡车从崎岖的山路上驶来,缓缓驶入李洼小学院内,院内宁静、清冷的空气一下被...

秦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秦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