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拯救文化遗产莫以力小而不为

天水日报 2010-07-04 16:39 大字

本期主持盈霞

有这么一棵树和一个人的故事。

一株位于麦积区甘泉镇东柯谷中曾见证了诗圣杜甫在天水生活的历史,并被当地人冠以“子美树”美名的千年八股古槐树,却根须裸露,虫洞遍体,命在旦夕。

天水市杜甫研究会的文人学者和当地有文化的村民,对八股槐为代表的杜甫遗迹的保护非常重视,他们曾多方奔走呼号,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八槐村村民李新彦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个。

八股槐位于东柯谷八槐村杜甫草堂附近,相传为汉槐,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年杜甫流寓东柯时,树下曾留下诗圣的足迹和“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的诗句,诗人离开秦州后,当地民众为了纪念杜甫,就把这棵古槐叫做“子美树”,与始建于北宋的“东柯草堂”一起被载入史册,并和东柯草堂、白水涧、砚洼台、仙人场、崇果寺遗迹、子美堂、杜夫子书房台子、杜佐后裔及清代古碑,形成了世人瞩目的东柯杜甫文化带,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李新彦等人的带领,笔者在甘泉镇八槐村北坡看到,生长麦田地头崖畔之上的八股槐,由于人为的取土、生产等活动,造成树根大量裸露,占树体三分之一的东边的几股树干布满弹孔形的虫洞,已然干枯死亡,加之近几年干旱、虫害的危害,加速了八股槐的衰老,对八股槐的生存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为此本报曾以一组系列稿件的形式呼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响应杜甫研究会保护古树的倡议,伸出援助之手,为保护这棵杜甫文化的载体的千年古树尽一点心,出一份力。让诗圣古槐根繁叶茂,让天水子孙,文脉久长。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一声声不懈的呼吁必得回应,最终在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过问下,一笔不大的专款如及时雨拨了下来,古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也许在天水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中一棵古树的保护与否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一棵棵“活化石”站立和连缀出了天水连绵不断的历史链条。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也正是这一个个有识之士的手臂才能共同为天水市文物古迹的保护撑出一片蓝天。

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在我身边”。这一主题,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每一个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近年来,我国的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保护理念实现了由文物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跨越,文化遗产保护的民意基础更为坚实。特别是2008年7月1日起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让人们看到了国家对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重视。

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自2003年起命名了三批15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而天水市武山县滩歌镇、秦安县陇城镇以及秦安县兴国镇风山村、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分别位列甘肃省首批11个历史文化名镇和8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中。承载着数千年文化、传统、历史的古城镇,如同一颗颗耀眼的明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所熟悉。

早在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17次全会制定的“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保护的国际建议”的前言中说:“在生活条件迅速变化的社会中,能保持自然和祖辈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密切接触,才是适合于人类生活的环境,对这种环境的保护,是人类生活均衡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在各个地区的社会中,充分发挥文化及自然遗产的积极作用,同时把具有历史价值和自然景观的现代东西都包括在统一的综合政策之中,才是最合适的。”

可见,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对我们了解历史,传承传统文化,丰富现代生活,促进社会多样性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保护历史文化城镇是一种需要,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然而,我们也看到,街亭古镇,这个中国最早的木板地图有标志的古镇,这个天水早期的邽县建置所在地,这个杜甫流寓秦州居住的东柯胜地,这个至今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风貌的古城镇,却在风烛残年的沉寂与凋敝中,期待着人们的发现和重视。

“文化遗产,在我身边”,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为个人力小而不为,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物,为子孙后代留下人文财富,可谓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那么,不要犹豫,我们的古城镇正日渐濒危,是该我们拿出行动的时候了。

新闻推荐

7月16日,秦安县交警大队会

...

秦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秦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