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 科技常下乡 助农增收暖民心

甘肃农民报 2020-10-15 00:36 大字

秦州区首个乡村科技长廊揭牌

农民群众参加科学知识有奖问答

农民群众在科普长廊学习科技知识

农民群众领取科技读本

张文都

金秋十月,收获满满。日前,秦州区首个乡村科普长廊在娘娘坝镇沿川村揭牌。它的成立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科教兴农有着重要意义。这只是今年秦州区科技常下乡的一个缩影。

今年,秦州区科协从疫情防控、种养“殖”特色产业培训、卫生习惯等方面不断加大下乡力度,深入村镇与群众互动,现场指导,赠送科普资料、小读本、农科书,增强他们的科技致富意识,形成了农民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农民群众对这一举措好评如潮。

“晚上饿了,吃东西好还是不吃好?”

“饿了不能硬撑,晚上有明显饥饿感,还是应该吃些东西……”

秋高气爽,汪川镇银河村村委会广场上,来自十里八乡的村民踊跃参与一场妙趣横生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区科协主席刘开奇创新思路,采用现场有奖问答的形式,答对奖励书画、科技读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科普行,开拓农户视野,提高种养殖本领,为助农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平时吃饭都是想吃啥做啥,第一次听到豆腐不能与葱一起吃,原因是豆腐中的钙容易与葱中的草酸结合成草酸钙,草酸钙不易被人体吸收,还会破坏豆腐中的营养。”柏磨村的闫柏儿听了专家的科普宣传,很是诧异地说:“种了一辈子庄稼,平时都是靠祖辈传下来的土经验土方法种植,听了专家讲解的农业种植知识,才感觉自己还是个‘门外汉’!今后还得加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这样才能做个种庄稼的‘好把式’”。

李详乐呵呵地说:“他曾是村上的贫困户,近几年他学科技。用科学发展养殖,他养猪的规模扩大了好几倍,现在生活过得很知足。去年肉价格高,我一口气卖了270多头猪,赚了40多万元呢!”

在刚刚经历了洪涝灾害的大门镇长官村显得寂静,区科协组织的“乡村振兴科普行"医疗义诊队和科普宣传队的到来,更使这个小山村暖意融融。

村委会门前一字排开的义诊桌前挤满了前来咨询和就诊的村民。天水新天坛创伤骨科医院院长、天水市慈善总会副会长李小波调整手术安排,带领医院资深专家和骨干医生专程赶来为长官村群众服务。村上骨科病人很多,医院业务副院长、今年已70多岁的陇原骨科名师陈根元大夫既应诊咨询又讲解平时保健和灾后如何防疫等知识,半天时间连口水都喝不上。不到40岁的王大嫂,一年多了,一直感觉屁股疼痛、右腿麻木、行路不便,想去城里看病,又怕病重花钱,就一直拖着,陈大夫一看就知是腰椎病,神经受压所致,不是大病,但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医院对困难群众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王大嫂听了一下子轻松了,连声感谢陈大夫。

义诊刚结束,科普宣传队又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和“乡村振兴”农民素质提升有奖竞答活动。

这种创新的科技常下乡活动事例举不胜举,涉及全区16镇,真正为农民群众送去了科技大餐,为助力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

秦州区是一座科技浓厚的城市,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大力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对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具有根本性作用。农村科普事业的兴盛繁荣和发展壮大,对于科教兴农有很强的引领性作用。让科技成果在农村广泛运用,对于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刘开奇如是说。

新闻推荐

天水麦积区 果香四溢 载歌载舞

庆丰收迎小康9月22日上午,由天水麦积区委、区政府主办的麦积区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花牛苹果的故乡花牛镇兴旺山村...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