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蔬菜大棚成为贫困群众“造血器官”

天水日报 2019-09-09 20:41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李欣王岐】帮扶贫困群众,只为他们“输血”,不如教授他们技能、指导创业,让他们拥有自我“造血”的能力。近年来,秦州区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业,大力支持农民发展“大棚经济”,一座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正在成为秦州区贫困群众的“造血器官”。

每天上午8时,牡丹镇部分农民会准时到达马家川设施蔬菜基地务工,摘菜、移栽、浇水、平整土地、拉沟起垄,开启他们忙碌的一天。

据了解,马家川设施蔬菜基地借力土地流转平台,依托5家合作社,启动实施了牡丹镇马家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基地建成运转后吸纳当地富裕劳动力就地务工,让不能外出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今年,天水镇苏寨村村民杨宝安喜上眉梢,原本种植传统农作物的他有了自己的蔬菜大棚,大棚里黄瓜、豆角、西红柿等蔬菜生长良好,丰产丰收。

杨宝安生活的苏寨村共有村民225户,其中163户是贫困户,是秦州区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庄。近年来,在扶贫政策及扶贫资金支持下,村里的贫困户根据各自情况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杨宝安和40户村民进入了秦州区新思路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上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贷款一部分投入他们的蔬菜大棚里,一部分投入到合作社,让贫困户成为股东。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入股的40户贫困户每家都有一座蔬菜大棚,村民们和合作社集体抱团发展。同时,农户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挣钱。

通过龙头企业和村上致富能人的带动,把贫困户牢牢嵌入到镇域产业发展链条中,既鼓舞了贫困群众的士气,也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

新闻推荐

发放慈善助学金

9月5日是“中华慈善日”,由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主办,秦州民政局、秦州区慈善协会协办的“慈善聚焦脱贫攻坚携手共创美好...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