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木匠 百年技艺传承 ——记天水木雕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张德义

天水晚报 2018-11-01 10:37 大字

10月22日,张木匠迎来了一件喜事,他获得了由麦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颁发的“麦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习所——麦积木雕制作技艺”的牌子,这也是麦积区的第一家。借此机会,张木匠兴奋地向记者诉说着他们三代传承天水木雕艺术的故事。

接过木雕担子

今年已年过半百的张木匠,本名张德义,家住麦积区花牛镇。本人看起来神采奕奕,精神头十足,只是那一双因常年做木活而长满老茧粗糙的双手,提醒着别人他木匠的身份。

张德义从父辈手中接过木匠活后起早贪黑,一干就是40多年。从手工到半机械,再到电脑雕刻,他从事木匠的道路便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天水木匠行业的缩影。

张德义是天水民国至解放初期有名的“郭木匠”的第三代传人,也是天水能够修建水磨、盖房子、从事木器雕刻活的大木匠之一。

在多年不断传承和实践的基础上,张德义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以家具为主的木雕风格,无论从题材名称、创作理念、文化内涵,还是外观审美、刀工、刀法等,他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希望将这门老手艺持之以恒地传承下去。

老一辈木雕大师

说到木雕技艺的传承,就不得不提天水第一代木雕大师“郭木匠”。郭木匠生于光绪11(1885)年前后,生活在现在麦积区花牛镇郭家河村,是一位从民国到解放前后,闻名陕西和甘肃的大木匠,以善长建水磨、盖房子、做精细家具闻名。

旧时吃饭用的面粉,由水磨磨成,郭木匠总能够根据水量多少、地形高低,精准制作出最恰当的水磨。水量多、落差大,他选用平轮石磨;水量少、地势缓,他选用立轮磨。无论当年干旱或雨量充沛,都能通过简单的调节,让水磨正常运转。听来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木雕技艺者的手艺精湛之处。

受到郭木匠真传的徒弟只有一个,名叫张映科,就是张德义的父亲兼师父。说起父亲的学艺经历,张德义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父亲跟随郭木匠学艺后,从拉墨线、取工具开始,不知不觉间,木匠常用的工具斧子、刨子、锛子、锯、凿、锉、木钻和墨斗、曲尺等,都会用了。父亲跟着郭木匠,走遍了陇东南和陕西西北部许多地方,从河流选点、水磨营造(设计),到伐木建磨。

十年的时间,父亲学会了立轮磨、平轮磨制作手艺,学会了建房摞脉(画图纸)、选木料、制作等,特别是利用木头本来弯曲形状制作的人字梁,比取圆后的直木梁抗压效果更好,还学会了打造家具后如何精雕细琢。

张德义说,关于郭大师的点点滴滴,都是从父辈的口中得知,在他的心里,郭大师一直是个传说般的人物,也是父亲一直勉励自己的榜样。

郭木匠去世后,父亲潜心研究天水水磨和雕刻工艺,并将技艺和师傅的教诲传授于儿子张德义,而经过多年历练与沉淀的父亲,在制作思路、工艺水平上已经有了全新风格,这也形成了“张家”特有的木雕风格。

传承创新的张木匠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磨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父亲多少有些失落,这时作为大儿子的张德义已经12岁了,开始接触并爱上木匠行当,父亲才决定将这门手艺传授于儿子。

过去,天水人把盖房、制作家具和技术木工都称为木匠,而能够独立设计并建造、运用各种雕刻技术制作寺庙建筑者称为大师级木匠。如果说郭木匠和父亲是天水木匠行业老一辈的木匠人,那么第三代传人之一的张德义,便是在传承创新中的新一代木匠。

张德义从小耳濡目染,对木匠活有灵性,从小边干农活,边学木匠活。张德义跟着父亲学习不到一年,看到村里有人家中支床板的床头柜很实用,不但能当床架,还能储物,回到家里后凭着记忆给自己偷偷制作了一套带床头柜的单人床。

父亲发现后,暗自高兴,引导他说:“床头柜没有雕花,只是粗木活,如果你把空格的边角加一些刻花板,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说着,父亲便找来一块边角料,不到半小时,一片缠枝牡丹便活灵活现盛开在角上,这让张德义至今记忆犹新。

“口里吐的白花花,地下飞的是木渣渣!这是什么工具?推刨!”父亲传艺从猜谜语、使用口诀开始,让张德义边干活边记忆,也激发了张德义的兴趣。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家用木桌椅需求量很大,张德义制作雕花桌椅,用上传统的榫卯结构后牢固而好看。很快,张德义成为花牛镇有名的小木匠,他制作的桌椅柜成为人们的抢手货,订单排到半年以后。

好手艺经用户一传十,十传百,订单越来越多。于是当年,张德义在花牛镇创立了“德义家具厂”,成为镇上第一位办工厂的木匠。后来,人们对沙发需量大增,他便从安徽招来几名工人,更名为“张德义沙发厂”,开始批量制作家具和沙发。

经过几年的努力,张德义挣到了第一桶金,成为当时有名的万元户。有了钱,他把厂房从3间扩大到12间。制作家具时,张德义将传统木活中的祥云、福寿、罗汉腿等图案运用到新式家具上,颇受用户喜爱。随之,又转移到新式的五斗橱、高低柜、组合柜、实木和布艺沙发的制作上。

因为质量过硬、口碑好,张德义所在的企业被评“明星乡镇企业”,他本人被评为“优秀企业家”。以严格著称的父亲看到儿子在木活上的创新后,很是欣慰。

让木雕技艺永流传

父亲去世后,张德义身上仿佛多了一份责任,对于木雕技艺更加刻苦钻研。他自己出资,用多年学到的木雕技术为家乡复建了张家祠堂,维修了戏楼等。

近年来,张德义看到人们对传统的明清家具情有独钟,又回归传统的八仙桌、太师椅、小炕桌等,于是,他在手工制作的同时,购进了木工铣床、刨床、雕花机等,用电脑软件设计家具,采用机器与手工结合的方法,让传统雕刻技艺有了新的制作方法。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年的小木匠张德义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与老一代木匠不同的是,他已经借助木工机器,实现了手工技术和机器制作的结合。最近,张德义又开始制作传统的翘头案、平头桌,八仙桌、小炕桌、明式椅、官帽椅,贵妃床,花几,茶海、茶几等。

张德义说,木匠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像水磨制作等手艺面临失传,如果有合适的场所,自己愿意建一处能够真正磨面的水磨,供人们参观,让这个曾经养活了天水无数代人的技艺不要消失。

如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麦积木雕工艺列入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张家木匠行业百年来的大喜事。“现在手工木匠后继乏人,我想如果农村留守儿童、失学儿童有志学习,我将不遗余力免费教授这项技艺,让更多人学会木匠技术,传承地方木雕文化,服务社会大众。”听着张德义一席朴实真诚的话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于木雕技艺的热爱,正是有了像张德义这样一群手艺人的默默坚守,才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瑰宝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

天水城在明清时期,曾以“五城连珠,一线东西”的城市设计和青砖青瓦式的古院落闻名于世,其中,保存到今天的胡氏民居仍然是西北罕见的官府院落,而创造这些精美古建筑的艺人便是像张德义“张木匠”这样的一大批民间艺人。

新闻推荐

第八届世界赵姓祭祖大典在天水市举行

本报讯【记者马楠】10月27日上午,由天水华夏赵姓文化研究会主办的2018(戊戌)年第八届世界赵姓祭祖大典在天水市赵氏天水...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