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六旬老人花三年多时间竹编伏羲城

天水日报 2018-01-17 11:39 大字

本报讯【记者余碧波】因从小对伏羲文化有敬仰之情,天水市一六旬老人花了三年多时间,竹编出了一座微型伏羲城。

1月16日上午,当记者来到秦州区阳光丽景湾吴天祥老人家里时,一走进客厅,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座缩小版的伏羲城。记者看到,吴老竹编的伏羲城,从伏羲城民俗文化一条街开始,再到伏羲庙里的景观、院落,重重相套,宏阔幽深,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等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伏羲城东南西北的建筑全部罗列其中,连“一画开天”“开天明道”“伏羲城”等匾额上的字,吴老都是用有机玻璃雕刻而成,与实物极为相似,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伏羲城的全貌。

“我从2014年7月开始制作,到2017年8月主体工程完工,前后花了三年多时间,现在发现有不合适的,还在修补之中。”吴天祥老人说。

今年67岁的吴天祥老家在麦积区卦台山附近,传说伏羲曾在那里画过八卦,所以老人从小对伏羲文化有一种敬仰之情。退休之后,他就一直在思考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这种感情。

“我从小做过蚂蚱笼子,就想着蚂蚱笼子有人编,但伏羲城还没人编过,便萌生了用竹子编伏羲城的想法。”吴老说。

说干就干,自从产生了这个想法后,吴老先后20多次到伏羲城去观看。他先把伏羲城的景物拍成照片,然后回来再慢慢研究、制作。

“最复杂的就是伏羲庙的牌坊了,做了4个都觉得不好,然后又重新做,前后花了4个多月时间。”吴老指着伏羲庙的牌坊说,为了把牌坊的各个细微构造都观察清楚,他不仅多次到伏羲庙观察,还找出牌坊的照片并放大,画在纸上,再对比着做。整个制作过程用了4个多月,每个细节都是吴老自己构思、计算和连接。“每个连接都不能有错,不然就要重新开始,总不能让牌坊做成个歪的吧?”吴老笑着说。

“你看,这些门窗、屋脊都是用山核桃做的。”吴老说,他把山核桃买来之后切成片,装饰成门窗,而且这些门窗都能打开。

为了做钟楼上的鼓,吴老先把一个葫芦切成了两半,制作成了剖面,然后又买了两张羊皮,用小钻头钻了孔之后再钉上小铆钉,最终做成了鼓面。

“我平均每天都要做六个小时以上,为了增强美感,我有时一边做,一边到花鸟市场去看蚂蚱笼的最新款式,回来之后加以完善改进,边学边取经,以达到美观。”吴老说。

为了制作伏羲城,吴老先后用了500多把竹签、400多颗山核桃。

“我的这个竹编伏羲城做得还不太完美,等修补好之后,如果开节会时能放到展馆,向更多的人展示、传达中国精神、传承中国文化,同时也传承竹编这项非遗技艺,那就更好了。”采访结束时,吴天祥老人这样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透过数字看发展

(上接第一版)蹄疾步稳,征管改革纵深迈进——强化经济税收分析。全系统把加强分税种比对分析作为向管理要收入的具体措施,分析算细收入账,纵向分析纳税户缴纳税款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疑点,督促管理,...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