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跟雕塑大师学艺 ——秦州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泥塑制作技艺传承人培训班侧记

天水日报 2018-01-12 18:37 大字

麦积山是中国的泥塑博物馆,也是中国泥塑的最高水平之一,我们守在麦积山的家门口,守在祖传宝物的家门口。对泥塑艺人来说,麦积山石窟就是泥塑技艺的标杆,今天我们老中青三代同堂,一起学习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1月7日,甘肃何鄂雕塑院院长何鄂在秦州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泥塑制作技艺传承人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说。

1月7日至12日,秦州区举办为期6天的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泥塑制作技艺传承人培训班,旨在激发文化活力,助力天水泥塑传承人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促进现代化设计和传统工艺的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生活,促进就业与增收。

“我们太需要专业老师指导了,对于提升技艺和更新理念有很大的帮助。”秦州区省级非遗泥塑代表性传承人何彦云说,三位指导老师的专业讲解透彻到位,几句话就把他们苦苦思索的问题解决了,一下子就能指出他们作品中的毛病。何鄂老师的理论课还从一生经历的感悟讲起,她对艺术的执着让大家对非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石村老师则专业性非常强,他们的指导对大家的专业将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次培训班邀请到甘肃何鄂雕塑院院长、大型城市雕塑《黄河母亲》的制作者何鄂,西安美院雕塑学院博士生导师石村,麦积山石窟研究所副研究员段一鸣,三位专家通过专业知识讲解和现场集中指导的方式,让非遗泥塑代表性传承人们享受了一场非遗文化大餐,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训现场学习气氛热烈,除本地学员外,还有一些学员专门从上海、广州、西安、兰州、临夏、定西等地赶来。

秦州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秦州区非遗文化非常丰富,目前共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4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18人。近年来,区文化馆虽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是有很多民间文化资源流失严重,存在传承体系不规范,专业人才缺乏,传承人理论知识水平不高,代表性传承人年龄偏大的问题,所以本次培训班的举办,对于非遗泥塑传承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经过这次培训让我懂得了,作为非遗传承人,今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家门口的祖传宝物——泥塑保护好、传承好!”何彦云感慨地说道。

西安美院石村教授现场给培训学员讲解指导

新闻推荐

秦州代表团:科学合理布局 增强发展后劲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晓馨】1月5至6日,秦州代表团就政府、计划、财政三个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与会代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共谋发展,会场气氛热烈。蔡文浩代表建议,一是要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发展...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